“双核”发展下,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如何协同?这场峰会建言献策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地区发展的层次和水平。”8月25日,第十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中梁在开幕峰会上尤其关注电子信息在双城经济圈的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为何关键?

朱中梁提到,2021年,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9%,“这是很不容易的成绩”。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苏平透露,仅今年上半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000亿,同比增长11.4%,其中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对工业贡献作用持续增长。

作为曾经支援“三线”建设、从北京到成都的建设人,朱中梁强调,成渝双核是有基础的,一方面是因为“三线”建设,让不少研究所、工厂、企业搬迁至此,形成了材料、仪器设备、整机生产厂商,以及研究所、大学和工厂等机构,这才形成了今天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柱产业。

会上,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肖友霞也提到,四川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高端属性,重庆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一轴双核两带三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愈发明显。

眼下,朱中梁更加看好新一轮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朱中梁

他提到,成渝双核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向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形成新一轮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做强产业集合的引领功能。

这其中,构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一环。朱中梁提到,成渝之间还有很多地区,可以承接新的集成电路、能源材料、产业效益,以及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新兴产业。

“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以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的分工重构,动能更新再造,在前沿技术和产业创新领域抢占新的赛道,培育新的优势。”他说。

而眼下最紧要的,是要优化成渝地区的产业布局,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的短板。朱中梁表示,在基础研究不够的情况下,适当使用已有知识,做好应用研究也非常关键。建议接下来要大力支持应用研究的资源、模式、质量考核,有了研究成果,企业才有信心完成实验并开拓生产。

国际话语权也相当关键。

朱中梁提到,成渝双核要共同补链强链,尤其是要提升关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优势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不光在国内,也要在国外掌握成渝的话语权”。

行动已悄然进行。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西部发展的风向标,第十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的指导单位包括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在这个中国西部电子信息行业新品发布、行业赛事、供需采购、投融资、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的综合平台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协同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