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服装企业如何把数字化物流管控写进基因里

我国服装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从之前的大规模、批量化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碎片化、小批量、多品类、快时尚的方向发展。服装与普通消费品不同,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并且受品牌影响大,传统的销售渠道模式正朝着多样化形式发展,这些特点都对其配套的物流体系有着极高的要求。

客户背景

踏歌行某服装企业客户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服装品牌运营集团。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内都市服装行业领导企业,年产各类服装服饰2亿余件,产值近60亿元。在近年来服装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

该企业拥有遍布全国330多个地级市的庞大销售网络,截至2021年,在全国共有门店8058家(其中特许经营店6937家,自营店1121家)以及完善的线上电商销售矩阵。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渠道库存,避免许多服装企业存在的高库存问题,特采用了“工厂—仓库—门店/消费者”的物流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渠道中的库存量降到最低,但是及其考验物流运作能力。

客户洞察

踏歌行与该服装企业合作调研后发现,客户企业虽然已经加大了物流的投入,在企业经营观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仓库自身管理、物流环节工作人员素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运输精细化管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缺乏全流程运输管理工具,在途管理缺失,造成运输核心信息传递滞后

门店分布全国,运输覆盖面广,出于成本、地域等各方面因素,服装公司往往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承运商多而又分散,企业物流部门只对出厂、入库等关键环节进行管理。虽然依赖ERP系统或传统TMS可以在运输管理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但依然在订单在途管理缺失,对运输管理涉及面小,缺乏对整体运输链条的把控。

2.承运商管理效率低下

工作交接都是纸质交接,经常存在事后找不到凭据,难以管控下游承运商;承运商选择难以通过数据量化评估,服装企业物流部门无法捕捉到真实的KPI数据,从而对承运商进行评定。

3.账单管理严重依赖手工,准确率无法保证

账单无系统审批流程,对账严重依赖手工,面对上千上万条运输账单,物流部门员工工作量大,难以保证100%正确率。

4.B2B/2C/O2O订单分离亟需统一管理

传统线下分销、电商及O2O多渠道并行造成后端物流运营变得异常复杂,多渠道造成订单、库存及相关费用信息割裂而形成信息孤岛, 供应链、物流部门无法获得统一订单管理视角,从整体上统筹销售计划并合理配置供应链资源更是无从谈起。

数字化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服装企业物流管理内外部的挑战,基于物流运输管控的精细化管理需求,踏歌行为其打造了专属的数字物流服务平台。

01.运输全程可视化管理:

通过踏歌行数字物流服务平台与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管理订单从产生到交付全过程,企业可实时在线查看订单运输信息,彻底改变对突发异常情况只能事后处理的被动处境,提升整个运输链条的管理水平及效率。

大大降低了异常管理、客服跟进所需花费的人力,同时通过订单成本的管控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通过系统管控实现了更优的交付体验,保障终端的需求得到及时响应。

02.多渠道运输订单集成:

通过对接实现ERP系统的全面信息交互,从而将全渠道订单信息全部纳入系统订单入口,并通过系统分发订单至承运商,集成多渠道订单调度计划的业务流程,实现了更高效的物流运作效率。

通过API接口,企业可实现与快递公司系统的互联互通,并根据设定的业务规则,可实现快递订单的自动分配,并管理快递公司回传的订单执行节点数据及运费信息。

实现跨渠道、跨部门的一体化管理和协同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03.连接上下游合作伙伴:

通过一个开放的运输管理平台来连接运输链条中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对于订单所涉及的组织、角色、地点、车辆等,系统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

在同一系统内,实现不同公司、不同角色间同一订单的流转、运作,进行信息更新、报表生成以及费用结算。

04.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实现真实的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准确、及时、有效的提供物流服务提供了保障。

系统沉淀真实业务数据,账单/KPI报表实时可查,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可以便捷地获取多渠道订单业务数据的整体数据,推动更高效的产销计划,实现了全渠道的一体化管理。

服装企业在前端加大投入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时,后端的物流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以顺应市场需求。

只有依靠强大的信息网络、专业的运作模式、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和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提升服装企业物流运输的全过程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在降低企业库存成本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助力企业实现更快速、更健康的成长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