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丨“金融元宇宙”亮点纷呈 银行持续加码科技投入

9月1日至9月3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今年大会以“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为主题,旨在把握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相融互促的发展趋势,连接汇聚世界人工智能最新观点和成果,传递无界共生的创新理念,展现上海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

在今年展会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产业发展、催生了金融行业一系列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首次参展的中信集团联同旗下十余家子公司展示近年来该集团在各领域的智能化转型结果。

“数字员工”上岗 金融服务实现降本增效

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并与各种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介绍,该行依托中信大脑开发的“数字员工”可实现重复工作自动化,现已广泛应用于中信银行运营、管理等众多领域,落地场景达到1000余个。

图片说明: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

“任何一个场景只需要三天就能配出来。现在,我们的业务效率提升了20%,关键是差错还下降了70%,使得我们在降本增效方面带来了持续性、变革性的改变。”

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树立行业标杆

作为银行的“命脉”,核心系统需同时满足精准计算结果、同时受理大批量业务且全年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等苛刻条件。据寇冠总经理介绍,与传统系统相比,“凌云”系统在扩展性、运营成本、服务能力等方面表现优异。

作为国内率先采用自主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凌云”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达到99.9999%。且为实现对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和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中信银行联合中兴通讯历时五年,研发出满足银行业务特点的“GoldenDB”数据库,成功支撑了中信银行每天上亿笔的交易规模。

目前,“凌云系统”支持3亿客户、15亿账户,每秒交易量超过2万笔,每日支撑3亿笔交易,为中信银行全力服务实体经济、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劲“新引擎”。

探索“金融全栈云”建设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从金融科技发展角度来看,云原生的组织架构转型在技术上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之前很多银行在开始接触技术时可能在服务器端、网络端、存储端等不同的节点上引入不同的技术、厂家、管理工具。这也导致迄今为止,大部分银行在云技术的引进上不够体系化,不像很多互联网企业有自己的全栈云架构。更进一步而言,对于中小银行这种技术转型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这种转型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引进,还需要足够的技术人员支持,否则难以释放出潜在的红利。所以对中小银行来说,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简单、盲目的引进先进技术。

中信银行从2012年开始引入虚拟化技术,2018年建成了中信云,2021年启动“金融全栈云”建设,结合中信银行业务场景,按照“一年建设、两年覆盖、五年全替换”三步走规划,体系化打造支持云原生的“全栈云架构”。当然,将公有云架构全栈的引进到私有云的环境下部署,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中信银行希望通过这一工程,在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行业做出一些贡献,助力国内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彬彬

编辑:忆昔

精彩推荐

重磅丨新时代科普工作怎么做?两办发文划重点

图解丨上海数字经济的“十四五”规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