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背后,安排了宇宙的一切?爱因斯坦与杨振宁的怀疑或许是对的

综述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总会不由感慨人类的渺小,确实,和浩瀚的星河一比,我们人类的存在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真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的一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正因如此,我们对这个世界展开了许多探索,然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却意外的发现了世界运行的许多规律,大到四季轮转日行万里,小到水流低处,日出日落。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让人们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究竟是谁,在背后安排了宇宙的一切?针对这个问题,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给出一个让人诧异的答案。

杨振宁在公开场合表示“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而爱因斯坦也对神学产生过质疑,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万物恒定的规律背后真的有一个规律的制造者?

宇宙之初

同样是“宇宙之初”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答案,信仰宗教的人会告诉你世上有造物主,而信仰科学的人会告诉你宇宙起源于“奇点”或者某种无法名状的“微粒”。

在现代物理学中,有很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在物理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我们经常听闻的牛顿、爱因斯坦和伽利略。

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我们创造了火箭等重要的现代科技;在伽利略观测天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对宇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我们对微观物理界又有了新的认知。

虽然牛顿在我们的观念中,一直是一个对科学孜孜不倦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晚年的牛顿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他在遇到难以阐释的自然界规律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甚至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伽利略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四处宣扬日心说和地动说的观念,导致了当时罗马教廷的不满,最终,伽利略锒铛入狱,被判处终身监禁。

表面来看,伽利略确实是因为相信科学而受到了宗教的打压,但是当伽利略站在庭审台上的时候却说:“我接受地动说,正是因为我坚信圣经”,由此可见,伽利略依然没有摆脱圣经的束缚和神学的镣铐。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爱因斯坦,他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去粗取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看法,对近代物理学影响至深,不但提出了光子假设的理论,而且还解释了光电效应,堪称物理界的天才。

在很多人的眼里,爱因斯坦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他曾经公开表示自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可是当他步入晚年的时候,又表示自己想了解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意图,这种前后的矛盾性话语令人恍惚:“难道爱因斯坦相信神的存在?”。

和上面三位一比,杨振宇的存在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他因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发现了“镜子”的秘密,于是成功凭借这一成果,夺得诺贝尔奖,可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杨振宁的世界观。

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出了自己对“造物主”的想法,并且公开承认,认为世界上有造物主的存在,否则,整个世界就不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那么,按照杨振宁和一众科学家的看法,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的存在吗?在我们可见的规律背后,真的有无法触摸的“造物主”吗?

科学与神学

爱因斯坦晚年曾说过:“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之后,发现神学家早已经坐在那里了。”,这句话还有另一个含义: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联合国曾经对科学家们展开过相应的调查,结果发现,在科学家内部,神学也是相当风靡的,每300位科学家之中,就有200位左右的科学家相信神学。

但是这种相信并非是对神学的完全依附,而是对科学的“不完全信任”,也就是说,这群科学家并不是完全相信神学,而是需要想象一个“神”,来充当自己的精神支柱,因为他们愈发深入的了解这个世界,就越觉得自己渺小无比。

随着他们对科学的深入探索,很多原本简单的东西也在逐渐复杂化,整个世界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他们学的东西越多,就越觉得科学永无止境,因此,他们口中的“神”,并非上帝一样的存在,而是一种类似于精神支柱的心理状态。

或许在这些科学家的心里,所谓的“神”只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题或者一串全然抽象的概念,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科学家树立了科学的目标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就很好理解了,当所有的科学家绞尽脑汁破解各种谜题的时候,总会在某个阶段遇到难以破解的“瓶颈”,而这个“瓶颈”便是所谓的“神”。

正因为这个世界的深不可测,所以这个“神”也获得了“深不可测”的属性,因此,神学对科学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对立性的挑战,而且,也是相辅相成的关键一环。

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

我们不妨从科学家的角度,去简单的理解一下这个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对世界背后的“存在”有一个较为简单的认识。

按照目前科学界的主流理论,世界起源于“奇点大爆炸”,这场标志性的事件导致了宇宙从“混沌一体”走向“扩散开化”。大量的等离子体和带电原子核在此次爆炸事件中扩散而出。

随后,暗物质和能量充斥了每个角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星云,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恒星、行星和各种各样的小型天体逐渐成型,最终构筑了整个宇宙的空间。

在这无数星球之中,有那么一隅,坐落在银河系的某个点位上,它就是我们的太阳系,更为凑巧的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小行星带,按照轨道,有规律的运转,数十亿年来从未变更。

其中,金星、地球和火星同样坐落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中,可三者又全然不同,金星离太阳太近,因此表面上没有液态海洋的存在;火星离太阳又较远,因此,大气较为稀薄,不适宜生物的生存。

只有地球成为了“天选之子”,它距离太阳不远也不近,用45.5亿年的时光,演化出今天的人类。

这一切是多么的凑巧,可这些巧合全都出现在我们人类的身上,当诸多巧合汇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为了“必然”,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是天体运行规律下,必然诞生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家对宇宙起源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在这片宽广的宇宙中,没有其他生物的存在。

结语

杨振宁和爱因斯坦的怀疑,并不是对现有科学体系的怀疑,而是对世界规律性运作的怀疑。

正是这些规律的存在,我们才构筑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才形成了人类的文明,正是科学对这些规律的进一步把控,我们人类才有更加光辉的未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