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健康码“反向扫码”进站,实践中引起市民抵制

近期,广州地铁推出健康码“反向扫描”政策,但在实践中引发了不少市民的抵触。本文将带您了解如何实现健康码的反向扫描,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以免影响用户体验。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健康码的机制。健康码是基于用户地理位置等信息经过综合判断后形成的二维识别码,所以它记录了许多用户的个人资料。

在技术上实现反向扫描是很简单的。它是基于CV算法来快速识别不同结构的健康码的。机器经过训练后,它能够准确记录红色、黄色和绿色代码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发出相应的健康代码来识别它们。

然而在实践时会出现一些瓶颈问题,譬如说如果用户使用了截图,那如何处理呢,如果用户使用非本人的健康码,那又应该如何处理?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读取健康码中的时候,会将实时时间与当前网络时间相比较,只有一致才可以。

当扫描仪连接到定制的识别算法时,就能够进行自动化操作,并且准确率达到99.99%+,不然的话将不能商用。

近期,广州实施了“反向扫码进站”,不过在实践中,许多用户的体验并不好,用户的反馈焦点集中在使用过程。

此外,广州地铁还要求所有乘客扫场所码,然后再进行扫码器识别。当然,客流小的时候还能凑合,然而在高峰期间,不少乘客反映进站前网络不好,不能刷新场所码,导致不少乘客聚集在入口处,造成人流阻塞。

后记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发现吗?如果您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