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浮沉之二—扩张:激进扩张、多元化陷阱

2010年左右,#苏宁易购#就开始在电商领域有所布局,时机并不晚。那个时候,京东刚刚起步,天猫也没有出来。苏宁无论在产品、物流、服务上对#京东#都有一定的优势。2012年爆发的“京苏大战”,苏宁还占有一定的优势。大战后,苏宁也痛感电商攻击之苦,开始了全面的互联网转型。

为了彰显转型的决心,2013年张近东将上市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苏宁要通过“亚马逊+沃尔玛”的混合模式,走“线上线下”以及零售服务的云商之路。相比淘宝、京东,苏宁的短板在线上,电商平台成为苏宁的集中发力点。苏宁开始线下业务全面线上化,即使你在苏宁门店购物,你的订单也会被导购在线上下单,如此一来,苏宁的线上与线下营收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线上业务上升很快,但营收总量提升不大。

为了获得更多的增量收入,苏宁跨出了3C向全品类进军,由垂直类电商向综合电商转型,开启了买买的模式。自2012年-2017年,苏宁相继购买或投资了美国红孩子、满座网、PPTV、天天快递、国际米兰等,苏宁的业务遍及百货、母婴、体育、娱乐、物流、金融等行业,俨然一个巨无霸。这些业务导致了苏宁大量的支出。为了弥补持续的亏损,苏宁卖出了大量自持的门店物业改为租赁,以实现与京东、淘宝一样的轻资产运营。刘强东还曾讥讽苏宁是一个靠卖卖实现盈利的公司。


随着线上电商业务的逐渐成熟,O2O线上线下融合成为电商平台新的目标,淘宝、京东开始向线下渗透。京东一方面与传统商超永辉、沃尔玛合作推行京东到家;一方面自建京东超市、京东电器大卖场。有了钱的电商大佬再也不提线上轻资产运营,而是积极拥抱线下消费场景。这让线上还没太整明白的苏宁,又被拖着线下扩张,新一轮的买买买又开始了。

2019年,苏宁以27亿元接盘37家万达门店,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还收购了迪亚天天超市、OK便利店,除了买之外,苏宁还新投资大量的苏宁小店,主打全场景消费。这些投资,耗尽了淘宝战略投资苏宁所带来的资金,为企业流动性带来的极大的隐患。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投资大多是失败的,家乐福、万达、苏宁小店没有一个成功。搞3C的苏宁玩不转百货与生活。巨额亏损在所难免,2019年至2021年,苏宁的净亏损分别为98.43亿元、42.75亿元和432.65亿元。不仅如此,去年苏宁易购总负债达1397.1亿元,负债率高达81.8%。


从线下杀到线上再到线下,苏宁的战略选择一直是被动进行的,被阿里、京东拖着走。盲目跟随的互联网生态建设与多元化的业务扩张,苏宁丢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C”与“线下“,护城河失守了。

可能很多人在问,要说多元化拖垮了苏宁,为什么业务结构与苏宁近似,甚至更加多元的的淘宝、京东没有被拖垮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资本的力量,下一期我们聊聊资本如何让京东成功而让苏宁落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