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行程卡”“通信行程卡”商标被驳回

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同步下线。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已经有机构和个人早就想要将“行程卡”“绿码”抢注成商标,但2020年后申请的均被驳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2月12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而由于其图形是不同分级用不同颜色来代表,因此代表暂未发现风险的绿色箭头也被称为“绿码”。

北青报记者查询天眼查App显示,目前,“行程卡”及相关商标申请均已被驳回。其中,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于2020年8月申请的运输贮藏类“行程卡”商标,当前已为无效状态;自然人陈某在去年1月份申请的科学仪器类“通信行程卡”商标,于去年6月被驳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去年12月申请的6枚“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商标,国际分类包括科学仪器、网站服务等,也于今年5月、6月相继被驳回。

不过,北青报记者查询商标网注意到,“行程”商标已有多个注册成功,包括酒、广告销售、餐饮住宿、网站服务等多个分类,获批时间大多在2019年之前。

同样,“绿码”商标也有几家获得了注册,分别是医药、办公用品、酒水饮料等,其中最晚的申请日期是2017年。而在2020年以后申请“绿码”商标的则基本被驳回。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2月13日,疫情防控初期,为了便于手机用户不出家门、不多跑路,就能证明自己的行程,工信部组织中国信通院和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了防疫专用的公益性应用——“通信行程卡”。

2020年3月6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推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上线,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查询服务,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