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如何用基因“魔力”攻克7000余种罕见病?

日期: 来源:联想控股收集编辑:联想控股

“熊猫宝宝”(戈谢病)、“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月亮的孩子”(白化病)……您是否听过这些美丽的名字?它们都是各种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罕见病。

罕见病种类繁多,尽管发病率极低,可一旦发作则症状严重,防治工作存在长期难点。对此,基因诊断与治疗(以下简称“基因诊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治疗罕见病的新希望。今天(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如何助力罕见病防治。以下,enjoy:

如何打破“隐形”的困境?

您是否了解罕见病?

比如,罕见病的人群究竟有多少?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能够胜任罕见病诊疗的医护人员有多少?患者如何能够精准找到医生?如何针对性预防和治疗罕见病……

这些问题背后,指向的是罕见病在全球范围内的“隐形”困境:

● 大众视野“罕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小于总人口0.65‰至1‰的疾病。由于罕见病发病率极低、患病人数少且人群分散,这导致普通民众对罕见病了解甚少,关注度有限。

● 诊疗资源“稀缺”:罕见病病状复杂,涉及血液、骨科、神经、肾脏、呼吸、皮肤等多个学科,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医生少;病例稀少,相关研究较少,诊断技术与治疗资源都相对欠缺。

高误诊、高漏诊、用药难,是罕见病患者共同面对的难题。据中国罕见病联盟调查,42%的罕见病患者曾被误诊,从第一次看病到确诊所需的平均年限为0.9年,如果不包括当年就得到确诊的患者,罕见病患者平均需4.26年才能得到确诊。

与其困境相对的是,罕见病诊疗重要且极富社会价值:

● 从疾病本身来看,罕见病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医学挑战之一。

● 从覆盖人群来看,罕见病种类繁多,目前发现的7000多种罕见病覆盖了全球超过3亿患者,每年还约有200个新病种被发现。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近2000万人。

● 从影响范围来看,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新生儿期或儿童期发病。一旦配偶双方存在相同缺陷基因,下一代就有可能患有罕见病。

面对罕见病的诊疗难题,基因科学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正式发布,这一里程碑事件让科学家们首次在分子层面上拿到了一本关于生命的“说明书”,也直接或间接引领多个领域的蓬勃发展。

在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基础上,基因测序技术和基因治疗技术于近年快速兴起和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者被诊断、被治愈成为了可能。

基因检测:让罕见病“被看见”

从诊断上来看,由于大多数罕见病是遗传性疾病,通过基因测序能够直接对基因进行“检测”,助力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而基因测序技术要想用于临床,必须要攻克成本难关。二代测序技术(NGS)即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推广成为罕见病临床诊断的分水岭。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大幅提高了测序速度并降低了测序成本。例如,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约30亿美元降到了1000美元左右。2015年开始,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我国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向临床,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君联资本所投企业金域医学是中国罕见病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综合性检测服务的医疗机构之一。针对罕见病中80%的遗传病,金域医学拥有的全方位技术平台可以更高效、精准地对其进行检测;而对于罕见病中余下的20%非遗传病,金域医学拥有针对生化、免疫和病理等多技术平台,同样可以进行精准诊断。

近年来,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开始不断完善,试图攻克第二代技术短读长、耗时长的缺陷。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第三代测序技术上取得良好进展,助力推动其大规模落地应用。

君联资本所投企业贝瑞基因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已触达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等多种罕见病,相关产品相继落地。其中在2022年,三代地贫检测试剂盒取得医疗器械注册伦理批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三代CAH和三代SMA技术取得发明专利证书。据介绍,贝瑞基因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将主要应用于遗传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有望于2025年实现与二代测序成本持平。

随着全球对罕见病诊疗的重视性不断提升,罕见病基因检测的需求持续攀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相关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罕见病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2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3.94%。成熟而富于竞争力的赛道,也将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音。

基因治疗:根治罕见病的潜力股

尽管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发展得愈发成熟,但部分罕见病疑似患者仍不太愿意采用基因检测的方式来诊断罕见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大部分罕见病尚无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即使患者确诊,可能也无药可用。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仅有5%的罕见病存在有效治疗方法,且大部分罕见病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终生治疗。

基因治疗则成为治愈遗传型罕见病的潜力股。通过直接在DNA层面修正致病基因,基因治疗有望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且理想情况下只需要单次剂量就可终生改善疾病。

2017年12月,FDA批准了全球首款基因治疗产品Luxturna,用于治疗双等位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病——2型先天性黑蒙症LCA。这也标志着2017年成为基因治疗“元年”,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大力推动基因治疗和罕见病诊疗发展。其中,“十四五”规划将基因组学研究纳入重点发展领域,为基因治疗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持土壤。同时,罕见病相关政策红利也在推进罕见病研究和防治能力,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罕见病设立专项,科技部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开始布局罕见病领域,基因治疗成为重要方向。据沙利文联合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发布的《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在2022年全球医药并购项目中,罕见病是资金投入最多的领域。随着未来更多优秀人才涌入罕见病领域,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发落地和临床应用也将有所提速。届时,科技将更好点亮罕见病患者的治愈希望。

相关阅读

  • 吴焕淦:“医”技之长哺乡亲

  • 岐黄学者吴焕淦人物名片吴焕淦,仙居白塔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 关注罕见病,不只在今天

  • # 2月28日,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 #罕见病指的是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与常见病相比,发病率偏低,但在医院高度集中场所罕见病例并不
  • 国际罕见病日|点亮罕见生命的色彩!

  • 国际罕见病日RareDisease Day点亮你的生命色彩2023年02月28日什么是罕见病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国际罕见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
  • 让罕见病被看见、被理解,让爱不罕见

  • 每年2月最后一天是世界罕见病日,以唤起人们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和帮助。罕见病主要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在已经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罕见病目录,1
  • 罕见病诊断难如“破案” 患者人均五年多确诊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点亮你的生命色彩”,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及罕见病群体的认知,帮助罕见病患者及时诊断干预,提高生存质量。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如何用基因“魔力”攻克7000余种罕见病?

  • “熊猫宝宝”(戈谢病)、“瓷娃娃”(成骨不全症)、“月亮的孩子”(白化病)……您是否听过这些美丽的名字?它们都是各种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罕见病。罕见病种类繁多,尽管发病率极低
  • 宁洱县上榜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在近日举行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省生态环境厅为2022年度16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授牌。此次授牌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包括5个州(市)和11个县(市、区)。宁洱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