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时间管理能否走出时间困境

日期: 来源:莒县发布收集编辑:莒县发布

量化自我是“一种新智慧形式”。通过数字了解自我,倡导对睡眠、饮食、健康、生产力、情绪等个人生活的诸多面向进行自我追踪,并以数据化表征进一步优化和思考生活。

目前,在全球最大的量化自我网站Quantified Self上,活跃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反映出人们对掌控自我的渴望。通过设立目标、记录数据、比对参照的反复过程,使用者希望向理想中的自我逐渐靠近。

认识时间管理


方惠:数字化日益深入日常生活,量化自我已不单纯是受好奇心驱使的信息追踪行为,而成为人们意识清晰、目标明确地收集与统计,进而反思并提升自身的修为实践。它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配套的应用程序等,就可以实现,已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社交、工作等领域和场景。

这些测量和数据干预了自我,可能会改变或强化对于自我的认识,进而影响行为,尤其是当这些量化数据关联生物信息时。比如,一位受访者患了抑郁症,她每天会使用手环来监测自己的睡眠,当手环记录的深度睡眠少、浅睡眠多,她的焦虑感会更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曹璞: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被嵌入到日常生活中,重塑着人们对于时间的主观体验。诸如forest、番茄TO DO这样的时间管理App被广泛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用来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借助数据管理时间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独特现象,但相比传统方式,App是智能媒介时代量化自我的最新形式——它在计时、追踪、量化统计的同时,嵌入打卡、排名、积分兑换等多种游戏化“技术剧本”,与身体、设备及其产生的数据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例如,forest这个App采用游戏化的种树机制,专注时长可转化为App中种的虚拟树,种树赚得的分值可用于解锁新树种。

薛稚尧:除这类将“时间长度”视觉化的时间管理App之外,还有一些以“任务时间表”为主要功能的App,在设计上会更强调游戏化的“任务-奖励”逻辑。类似于以“勇者打怪升级”的传统RPG游戏叙事方式和规则框架组织起来,只不过“游戏任务”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技术并非万能


方惠:比如,forest的官方交流QQ群中允许公开招募同伴“上车”、多人一起种树,但一群人想要成功“开一辆车”,需要召集人设定“发车时间”以及“开车时长”,并且需要成员花时间等人“上车”。

薛稚尧:时间管理App只是督促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同时需要额外去想应该怎样设计奖励,还有一些需要逐步学习的系统设计。如果开始使用3天,还没完全习惯这个系统,我就不太想用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曹璞:尽管时间管理App试图勾勒自我管理的美好蓝图,但这种媒介化的时间管理实践并不能真正帮助个体走出时间困境。

如果一个人想要管理自己的时间,首先要拥有对时间的自主控制权。但在后工业时代的网络社会中,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无法真正做到对时间的控制。

在我们的访谈中,一些深度使用者感受到一种借助技术也无法走出困境的挫败。他们说“那段时间事情实在太多了,即使App显示我每天用了20个小时,同样也会很焦虑”。这种挫败的根源并非专注时刻太少,而是事务量太大,已经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上限。

因此,只要结构性挑战和外部性约束仍然存在,个体面临的时间困境就不是一个仅靠优化时间管理技术、加强自我重建就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

回到自己的生命节奏


曹璞:在现代社会竞争逻辑的驱使下,人们借助各种数字设备记录参数值,以此衡量自己的生活及日常表现。但是,“参数优化”并不能使个体重获宁静,反而不断驱动个体加速生活节奏。

比如,在疫情居家期间,表面上社会生活的节奏放缓,但实际上,受竞争逻辑驱使的个体却陷入了担心自己落后的不确定感和恐惧之中,期待借助“优化时间参数”提高效率、在竞争中胜出,反而产生新的时间焦虑。

同时,部分使用者会将时间管理App上“漂亮”的数据等同于“自律而负责任的自我”,当数据低于自我期待时,使用者倾向于进行自我谴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薛稚尧:我还在偶尔使用forest,但仅限于提醒自己每半小时休息一下眼睛。任务时间表的管理用回了纸笔,在每天的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写出任务清单并在完成之后打钩,奖励则是在一个7天左右的时间周期后,得到一天不必考虑任务清单的休息日。

无论是forest森林的每日对比,还是Habitica的等级系统,想要完整体验App的所有功能,就必须用它来介入、记录和调节我每天的行动。

实际上,每个人时间的流动和体验并不完全遵循某种一致的标准,放弃或者有限地使用时间管理App,并探索一种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是为了逐步发现并回到自己的生命节奏。

方惠:当下,部分人时而产生社交倦怠。量化自我软件迫使我们断联,从而提高专注。在这种普遍联结和永远在线的数字文化下,离线(而非在线)反而成了需要特别付出心智劳动的行为。

在我们的研究中,时间管理App可以通过设置专注模式或锁机模式,来帮助使用者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断联。但是错失恐惧心理可能会让这种断联的效用大打折扣。只要结构性的挑战仍然存在,社交倦怠与断联的困境就不是一个仅靠优化时间管理技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罗萨在《新异化的诞生》这本书中强调,或许我们可以从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力量,去找寻与周围世界、与大自然之间丰富而多面向的共鸣体验。


来源:半月谈


相关阅读

  • 免票!特惠!湖北元宵景区优惠来了!

  • 这个星期天(2月5日),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春节的火烧旺新年的路,元宵的灯照出热闹的年,今年元宵佳节恰逢周末,湖北各大景区同步推
  • 时间意识与中国抒情传统

  • 摘要:时间意识是中国抒情传统得以建构的一种路径。其具体策略表现为:首先,寻求“时”与“诗”的语义关联和诗学关联,建立时间主题与抒情文类之间的内在逻辑;其次,探索诗人自我在呈
  • 黄河大集|安排!山东16市元宵赏灯攻略来了

  •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一个都不能少。2月4日至5日,双休日适逢元宵节,周末去哪里欣赏“一夜鱼龙舞”的美景?记者从山东16市文旅部
  • 清远好人何剑明:诚实守信信念坚

  • 近日,清远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第三季度“清远好人”名单,连山人何剑明被评为诚实守信“清远好人”,我们一起去了解他的故事。 眼前这位时常忙碌在货架中的人
  • 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

  • 近年来,尤其疫情三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在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青少年有24.6%的抑郁检出率,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攀升,而在《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
  • 中年最怕的三样东西:体检报告、工资条、成绩单

  • 俗话说,中年心事浓如酒。中年,是人生路上的分水岭。前半程,我们阅尽了人间繁华,明白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人情冷暖。人生的后半程,在经历一系列人和事后,才渐渐发现,中年人最挂念的,
  • 2023年,最清醒的活法

  • 幸福,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就算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我们也可以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很多人感觉日子过得困苦而疲惫,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过于敷衍。他们每天为工作焦头烂额,却从不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时间管理能否走出时间困境

  • 量化自我是“一种新智慧形式”。通过数字了解自我,倡导对睡眠、饮食、健康、生产力、情绪等个人生活的诸多面向进行自我追踪,并以数据化表征进一步优化和思考生活。目前,在全球
  • 立春|春节长假后复工,你的身体跟上了吗?

  •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春节长假刚过去立春(2月4日)就要来了小体帮你来加油节后返工这样调节助你“满血复活”!你有这些“假期综合征”吗?长假
  • 周桂株:传播法理情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 “妇女遭遇家庭暴力可以获得哪些法律救济?”“未成年人可能触发的刑事责任有哪些?”“中老年网民最易掉进什么样的骗局里?”在水晶晶普法直播间,北京隆安(湖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桂
  • 疫情科普 | 返程路上,别忘带上健康

  • 出行前一定要科学规划,提前做好攻略,尽量错峰出行。备好口罩、手消以及消毒纸巾等防护用品。在返乡途中,要做好自我防护,处于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时,比如候机、候车时,乘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