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跻身区域创新城市“第一梯队”,成都如何破局而上?

日期: 来源:听堂FM收集编辑:听堂FM

 城区作为创新主体集聚、发展的具体载体,其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表明了一个城市的创新“家底”是否充实。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榜单显示,在全国创新百强区中,9个区来自成都。

就创新而言,成都有着强劲动能。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的“科技集群”百强榜中,成都位列全球第29位,较2018年递进27位,实现最快爬升。

短短5年时间,从首次入围到跻身全球TOP30,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片创新沃土上已然动能澎湃——成都正迈出从“跟跑”到“引领”的关键一步。

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动力源,也是强引擎。如今,创新要素加快在蓉城集聚,成都如何打造创新策源地,在创新如林的科技城市集群中实现跨越式突破?

区域科创“比拼”中如何稳步向前?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走好这条科技创新路?要从打造创新策源地出发。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成渝两地合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年,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式揭牌,自此,成都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探索进入快车道,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迎来历史性战略机遇。

创新平台的集聚成势,是创新策源力被激活的关键。

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宇宙线研究“最强大脑”入驻科学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环湖布局的“国之重器”与科学城一同如雨后春笋般“向阳而生”,让这里成为了成都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活动活跃、创新能力强劲的核心区域。

天府实验室(吴怡霏摄)

数据显示,成都目前拥有65所高等院校、30余名“两院”院士、622.3万人才和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集聚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1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电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成都肩负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是拼未来、立潮头的‘引擎’。”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郭险峰表示。

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高能级科创平台在蓉集聚成势,既为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做出“成都贡献”,也为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导入了更多创新资源。

当下,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涌流中,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也随之驶入“快车道”,全国众多城市都扛起了打造区域创新中心的鲜明旗帜。成都如何在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力的“比拼”中稳步向前?

观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最新公布的2022年“科技集群”百强榜中,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全球前100名,依次分别为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合肥、哈尔滨、济南、长春、沈阳、大连、郑州、厦门、兰州。

(被鹿溪河三面环绕的科创生态岛正加紧建设,其中已经建成的1号馆预计将于6月底开馆。李冬摄)

一定程度上说,成都身处国内优秀科技集群城市之列,可谓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同样是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之中竞逐——武汉

去年4月,武汉成功获批建设继成渝科创中心之后的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武汉以打造全球前沿科技重要策源地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实力。数据显示,武汉目前拥有高等院校92所,集聚中央在汉科研机构38家,拥有两院院士80余人,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8家,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从高校院所、两院院士数量,到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武汉创新资源与创新动能都是丰沛强韧的。

◇还有发力强劲的活力城市——长沙

3月31日,长沙市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正式发布,其中提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要达73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0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率达40%。对于高企数刚破1万家的成都而言,长沙日益增长的科创实力也不容小觑;2022年,天津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拥有192家,与成都的202家的数据极为接近;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更是超过成都10余家的存在……

随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加快布局,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启动,成渝、武汉、西安等地加快布局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梯次联动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格局正加快成型。

(在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区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在玻璃基材导光板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新阶段里,成都也在创新林立的科技集群城市中不断探索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正迎来打造西部创新策源地的历史性关键一步。

两条上升曲线说明了什么?

城市创新指数加速跃升的背后,正是得益于这座城市创新生态与成果之间的高效耦合。

2月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国际专利体系(《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0015件,连续四年蝉联首位。并且,中国的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1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创建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专利作为创新产出的成果,既是连接创新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衡量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之一。

3月25日,《202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鲜出炉,成都过去一年,专利授权83616件,其中发明19560件,实用新型51810件,相比2011年专利授权仅21228件,其背后的增长接近300%。

纵观成都专利授权走过的11年,其上升趋势逐渐描绘出一条逆势上扬的曲线,而成都这条曲线一步步呈现的过程,也正是邓鸿森总干事所提到的“中国式”创新生态系统创建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缩影”并不只体现在成都。众多中国城市都在创新生态构建与完善的同时,完成了创新成果的高效产出。

以2021年专利授权量(件)为例,十年来,北京一直保持前三的水平,在2014年超过苏州位居第一后直到2018年被突破10万件大关的深圳反超。其中,天津、南京、成都、武汉正瞄准突破10万件的专利授权量发起最后的“冲刺”。

如果说专利授权作为创新成果快速产出是良好创新生态下的必然结果,那创新人才的加速集聚则是这片创新环境优渥的最好证明。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全力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是成都与其他城市实现“创新并跑”,且不掉队的“法宝”之一。

创新人才为城市带来了创新的活力。“成都将城市的休闲与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科研工作者带着问题走出实验室,品味茶韵之时,也许就会萌发新的研究灵感。”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直言道。

夜游锦江 (李冬摄)

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与独特的创新活力,营造出了极好的创新生态,让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选择成都,来到成都。

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成都人才吸引力全国排名第6,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同样是一条稳步上扬的曲线。

“天府之国”对高学历人才和年轻人有着较强的吸引力?答案是肯定的。2021年成都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分别位列全国第四、第二。

筑巢引凤,也要固巢留凤。如何让人才“走进来”还“留的下”?从求贤若渴,到人才纷至沓来,这样的人才吸引力“密码”依旧蕴藏在成都不断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中。

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杨成钢看来,目前成都的经济发展较好,工作机会和工作前景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不大,还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因此不仅可以让东部沿海城市的劳动力回流到成都,还能吸引其他省市的创新人才。

(“2023·成都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暨‘蓉漂人才荟’青年人才招聘会”2月25日在成都举行,本次招聘会共组织入场用人单位786家,发布招聘需求岗位24845个。)

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强政策创新——

人才政策实现了从拼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转变。如今,成都已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人才总量达622.3万,居全国城市第4位,相比2020末的433.5万,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对近200万人才的吸引。

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710家,总数增至1.15万家,较2021年增长48%;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94万户,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科创板“成都军团”增至17家……两条上升曲线正在这片创新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2022年成都科技创新“成绩单”中,便可见一斑。

这两条看似毫无关联的上升曲线,为城市创新能级与创新指数的跃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成为成都不断厚植创新创业沃土的生动“缩影”。

向Top10进发 成都任重而道远

全球创新指数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自2007年开始发布的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指标,至今已发布了15版。其中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是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和全球位势的重要指标。

从全国来看,2022年,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前TOP100,首次追平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其中,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它们分别是深圳-香港-广州(2)、北京(3)、上海(6)。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从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上,不难看出,我国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布局——

(工作人员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内进行实验。新华社)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

◇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大湾区、西安五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除北京、上海、西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4个“双中心”外,成渝同样获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

所谓“双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支点,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组成。简而言之,国家科学中心更加注重基础科研的研究和突破,科创中心则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及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要成为“双中心”,必须两手都要一同发力。

4月12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西部科学城建成综合性科学中心。

瞄准“双中心”建设的成都,任重而道远。

◇以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例,2021年,北京、深圳、西安和上海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分别6.53%、5.49%、5.18%和4.21%,而成都市(R&D)投入强度仅为3.17%,远低于其他副省级城市。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城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西安以2881.30亿元的输出技术成交额,位列2022年全国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城市第3名,仅次于京、沪。而成都以1458.05亿元的输出技术成交额,位居全国第6。

虽然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是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等具体指标上,成都还存有持续提升空间,但随着成渝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加速建设,成都城市创新能级正在不断提升,已然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并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相关阅读

  • 检修不停电!成都打造“零计划停电”示范区

  •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4月18日,在成都高新(南)区盛和一路附近,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正在对一条10千伏电力线路进行检修试验工作。与常见的电力检修工作不同,此次检修在“中压发电车”的辅
  • 湖北利川:启动乡镇政务服务“跟班学”

  • 近日,利川市政务局组织全市1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和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业务大练兵”。“从3月初以来,我们就每周安排2个乡镇的大厅负责人和综窗工作
  • 癌症有先兆?一线肿瘤专家,给你防癌密码

  • 【直播预告】《癌症有先兆?一线肿瘤专家,给你防癌密码》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黏膜白斑病变、乳腺增生、皮肤色素痣属于癌症先兆吗?癌症前期身体会有什么症状?如何提前干预?癌
  • 北京科学中心2023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招聘

  • 北京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直属事业单位,是面向公众提供科普公共服务的大型科普场馆,结合中心实际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抢时机制作春日美味 笋干菜香飘劳动实践课堂

  • 近日,杭州市钱塘区前进街道小步幼儿园内架起了十个大锅灶,小朋友们忙得热火朝天,热气伴随着香味溢满园区。原来,前进小步幼儿园在前进集镇共富田园开垦了一块土地,小朋友们一年四
  • 今晚8点,湖北消费券又来啦!

  • 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今晚8时,2023年“惠购湖北”首轮第三批消费券将准时发放。中百集团发布“超市券”海报(中百罗森微信公众号截图)本轮消费券通过云闪付、微信、美团、翼支付
  • 石家庄:“赏花经济”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 鹿泉区铜冶镇岭底村的“百亩油菜花海”让游客们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时光。在晋州市周家庄乡农业特色观光园里,游客乘坐观光小火车赏花踏春游玩。栾城区举行的首届“樱花节”吸
  • 钱塘区首个!白杨街道嵌入式木球场投入使用

  • 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是指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等区域见缝插针式建设,可供全年龄段人群运动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日前,杭州市制定《嵌入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