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合肥N次方

日期: 来源:合肥晚报收集编辑:合肥晚报

  细数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

  合肥

  绝对位列其中

  这里的发展特色鲜明

  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动机叫做

  “创新”

  因为创新

  这座城市能量倍增

  科技创新“关键变量”

  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今天

  我们以创新的维度“打开”合肥

  一起看,合肥的N次方

  NEW

  从New看“先手”

  “创”

  字典里的释义为“开始(做)、(初次)做”

  第一个“吃螃蟹”

  勇气、眼光、能力缺一不可

  合肥,一座“创”城

  “敢涉深水区,敢闯无人区”是基因

  “新技术、新招数”是标配

  每一次

  为世界带来更新

  为当下带来革新

  世界第一台VCD

  世界第一台VCD

  1993年,世界上第一台VCD在合肥成功研制,取名“万燕”。

  工作人员调试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底,全国产化的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在合肥诞生,次年,该机演示成功,拉开了中国微型计算机事业发展序幕。

  世界首颗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于2016年发射升空,此后圆满完成了星地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实验三大科学目标,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诞生百年的量子理论在太空尺度得到验证,世界量子领域立起了“中国标杆”。

  在量子领域,合肥的“首个”数不胜数!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 “京沪干线”、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我国首个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祖冲之号”、我国首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司南”,全球首款“北斗量子手机”,还有中国首家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企业、中国首家量子计算企业等都源于或诞生于合肥。

  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

  由华米科技发布的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1号”,将AI神经网络集成于芯片中,高性能、低功耗、体积小、易扩展,适合微小嵌入式系统,应用于智能手表、手环等,让设备无需联网即可直接在本地对心率等进行准确高效的实时监测。此后,还推出了性能更高的“黄山2号”,房颤识别速度达“黄山1号”7倍。

  全国首个“癌症细胞银行”

  在合肥有一家特别的“银行”,这里不存钱,只存细胞,这里也不贷款,只产出癌症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等,这就是有着“癌症细胞银行”之称的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样本库。

  简单来说,这里可以存进去各类癌细胞,经研究,加速产出各类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2022年10月,这家“银行”正式获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的以肿瘤原代细胞为特色的“活体”生物样本库,将能为癌症病理基础研究等提供强力支撑,为癌症新药临床前的评价,精准用药的筛选等提供重要基础。

  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

  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于2022年揭牌,实验室总部设在合肥,分部设在北京。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成立运行是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将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围绕深空探测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实现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发展。

  全国首个“中国菌物谷”

  由合肥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通过集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学科与产业政策优势,瞄准以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为引领的菌物产业发展国际前沿,突破一系列食(药)用菌产业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把合肥食(药)用菌产业打造成国内领先、高端产业聚集的高地,建立国内首个菌物产业创新集群,辐射带动长三角和全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

  位于巢湖之滨的安徽创新馆,是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集展示窗口、成果交易转化、对接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目前,场馆集中展示着近1900件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从2019年开馆至今,这里还举办了以“中国(安徽)科交会”为龙头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活动280余场,汇聚发布科技成果3000多项,接待社会各界参观35多万人次。《安徽省合肥市:依托安徽创新馆建强用好科技大市场》入选了“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中国声谷

  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是我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通过持续的平台搭建完善、创新生态构筑,企业扶持服务等,这里孕育出科大讯飞、中科类脑、华米科技、龙芯中科等多个独角兽企业,在智能语音、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2020年,中国声谷实现入驻企业破千户,营业收入破千亿的“双千目标”。截至2022年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已达1947家。

  NIU

  从牛(niu)看“劲头”

  奔向浩瀚深空,我们探索未知

  潜入细胞组织,我们捍卫生命

  铸就国之重器,我们改变未来

  合肥创新“闯”无止境

  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成果的“国之重器”,投入大、建设复杂、科学目标高,由国家统筹布局。

  作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超10个,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大科学装置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三大装置性能不断提升,在建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已进入部分关键部件研制和现场集成及调试阶段。同时,还布局建设雷电防护试验设施、聚变能紧凑燃烧等离子体装置(BEST)等多个“大科装”。

  科研人员展示“嫦娥钢”

  嫦娥钢

  月球、火星等星体地形极其复杂,给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着陆带来了巨大挑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研制,成功研发出“嫦娥钢”这种极其难得的“航天级”吸能缓冲新材料。

  在着陆产生冲击时,它能通过自身塑性变形来吸收冲击力,阻止外界冲击传递给探测器,同时,还能保持强度适中、质量轻等一系列综合性“高素质”。作为着陆用的重要件,目前,它已相继保障“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天问一号”任务顺利实施。

  质子治疗设备

  航天低温冰箱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等。为存放相关生物实验样品,问天舱中有多款实验柜,中国电科16所联合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联合研制了“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的核心装置“低温存储装置”。

  这台“低温存储装置”可以提供-80℃、-20℃、+4℃三个温区的存储空间,将成为我国空间站生命、生物科学研究生物样品长期存放的“低温冰箱”。它也是我国首台三温区、首台最低温度达-80℃、首台采用斯特林制冷的航天用低温存储装置。

  质子刀

  质子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之一。在质子治疗过程中,患者只需躺在治疗室内,质子治疗系统便可犹如一把“狙击枪”瞄准肿瘤细胞进行“精准爆破”,提高肿瘤治疗精准度的同时,大大减少对患者正常组织的伤害。

  2021年12月,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系统启动临床试验,去年8月,该系统临床试验治疗阶段工作顺利完成。目前,首批患者已完成短期疗效评估,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在完成短期随访后,该设备已于去年底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注册申请,待获批后,该套质子治疗系统将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科大硅谷

  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的高能级创新机构、平台星罗棋布,如今,一个崭新的全球创新中心——“科大硅谷”,正在合肥崛起。

  “科大硅谷”是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汇聚世界创新力量,发挥科技体制创新引领作用,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未来,它将成为全国科技体制创新的标杆和极具活力、引领未来、享誉世界的“创新之谷”。

  IN

  从IN看“赋能”

  在合肥

  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

  已走近人们身边

  整座城市如同一个新科技的“巨型应用场”

  创新

  给这里带来了“科里科气”的

  别样潮酷(IN)生活

  市民在“AI虚拟环球骑行”装置上锻炼

  上下班有无人车来接送

  在合肥市包河区,安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体验线已投入使用。该线路双向里程15公里,途经中关村站、九高站北侧、朝东郢站北侧、花园站南侧、省城建设计总院站南侧、大圩镇政府站北侧等6个站点。

  这条自动驾驶公交体验线平日里主要为沿线企业员工提供接驳服务,而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外,市民也能通过提前预约前往体验。

  乘电梯在空气中按楼层

  在空气中动动手,就能操作实体按键或屏幕,位于合肥的东超科技将科幻场景变成了生活日常。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研制出非接触式电梯按钮、互动展示屏、医疗自助机、空中成像提词器等产品,在合肥许多写字楼、大型场馆等应用,“科幻电影”日日上演。在一些特定场所,该技术可有效隔绝因接触产生的细菌和病毒交叉感染,例如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也已投用。

  揣支翻译机走遍全天下

  2016年,科大讯飞第一代“晓译”翻译机诞生,为世界打开了智能翻译领域的大门。如今,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翻译机已迭代进化至令人吃惊的程度。

  离线翻译、多语种翻译、方言翻译、行业翻译、双屏翻译、拍照翻译……在使用场景、功能不断增添的同时,AI翻译速度和翻译“信达雅”程度也持续提升。目前,讯飞翻译机已支持83种语言在线翻译、16种语言离线翻译、32种语言拍照翻译、16大领域行业翻译,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真可谓一机在手走遍天下都能听得懂。

  通话讯息有安全“保镖”

  由科大国盾量子与中国电信携手推出的量子密话通信产品,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嵌入手机中,使用者的来电通话、信息传收、通信分组等多种通讯信息,都有了量子级的安全“保镖”。目前,量子密话个人用户已经超过了40万,量子技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运动健身有AI“陪练”

  在合肥,公园也变得很AI!走进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等公园内的“AI运动场”,踏上“智慧跑道”扫码注册,参与运动健身后,即可获得速度、里程、时长等运动数据。在“AI虚拟环球骑行”装置上,市民还可以一边骑行,一边体验3D虚拟场景中的互动,并实时查看骑行过程中的心率数据、消耗卡路里数据、积累里程、瞬时速度等并进行排名。还有一系列的智慧运动户外项目,让科里科气的运动健身触手可及。


相关阅读

  • 科技点燃梦想 梦想在合肥成真

  •   东超科技将“空中成像”科幻电影场景变为现实  “科里科气”科创荟路演活动  “科里科气”科创荟路演活动  合肥,是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这里,创新成果正源源
  • 一杯茶里的“真功夫”

  •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有茶叶的影子,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月25日,一场谈着茶历史、茶文化,以巧手投茶、巧手分壶的茶艺(国赛)竞赛在省第二届职业技
  • 睡前消息【2023-4-25】美国社会化抚养

  • 1. 拜登称美国全国的儿童都应由整个国家抚养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4日在白宫发表演讲时称,全国各地父母的孩子应该由整个国家来抚养,而不仅仅是由他们自己的家庭抚养。拜登的
  • 第三届数博会26日开幕 这份逛展指南请收好

  • 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26日起至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企业将携前沿科技产品在此相聚,为观众呈现精彩纷呈的数字盛宴。据了解,本次展会设
  • 实干成就中国梦

  • 钟灵毓是一名“铁三代”,从成渝铁路到成渝高铁,一家人“跑”了70多年。作为成渝地区智能复兴号的首发司机,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这条铁路线上,还有许多铁路人用拼搏奉献
  • 黄海海域突发地震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25日23时34分在黄海海域(北纬34.54度,东经122.68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 “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

  • 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发布会在位于海淀区的中国互联网诞生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开。记者了解到,“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
  •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汽车制造业如何实现逆袭?

  • 2023上海国际车展正在举办,国际10多家整车企业及20多家零部件企业全球CEO线下参会,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全部参展,现场超过150台新车全球首发。车展现场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亮眼产品

热门文章

  • 解码“新IT”的5个特征和3大价值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浪潮中,以智能设备、边缘计算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合肥N次方

  •   细数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城市  合肥  绝对位列其中  这里的发展特色鲜明  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动机叫做  “创新”  因为创新  这座城市能量倍增  科技创
  • 平潭:先行先试 试验田里结硕果

  • 亮点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自平潭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新增外资企业1087家,注册资本1568.3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7.9倍、21倍。先后推出90项通关便利化创新举措,2019年14项快速通
  • 杨雷:扎根一线 淬炼匠心

  •   日照日报编者按 劳模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城市发展中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自今日起,本报开设“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专栏,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