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最大销售领域需求缩减 高泰电子拟沪市IPO

日期: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收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

在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生产过程中,复合功能性材料及器件主要实现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的粘接、紧固作用,同时复合导电、导热、隔热、防火阻燃、电磁屏蔽、电器绝缘等一项或多项特殊功能。

目前,复合功能性材料及器件生产商苏州高泰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泰电子)正在申报沪市主板IPO。报告期(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2.33亿元、3.60亿元和2.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673.53万元、1.09亿元、1.76亿元和1.2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按照下游应用领域划分,报告期内,高泰电子约九成主营业务收入来自消费电子领域,终端客户主要为戴尔、苹果、联想三家品牌,进入2022年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缩减,高泰电子的业绩能否延续2020年、2021年的增长趋势?对此,高泰电子通过邮件回复记者表示,公司已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业务实现突破。

八成收入来自三大客户

高泰电子主要产品包括复合功能性材料、复合功能性器件及电子级追溯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IC半导体及新能源应用(汽车、光伏)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是公司产品最大的销售领域,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3.05%、94.25%、89.17%和88.93%。

在消费电子细分领域,高泰电子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脑、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产品。行业存在“终端客户指定”和“下游组件生产商自主选择”两类直销模式,高泰电子以“终端客户指定”为主,报告期内该模式收入占比分别为83.19%、85.21%、87.13%和93.53%。

高泰电子直接客户为维信、光宝、群光等制造服务商和组件生产商,终端客户为戴尔、苹果、联想等品牌商。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应用于戴尔、苹果、联想三大终端品牌的收入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 79.74%、82.11%、84.02%和86.63%,存在主要终端应用品牌较为集中的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2022年后,消费电子市场较为低迷,需求缩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泰电子的销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2022年1~6月受新冠疫情、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需求有所下降,公司复合功能性器件、电子级追溯产品业务规模同比缩小。

从三大终端客户业绩来看,2022/2023财年第三财季(2022年10~12月),联想集团实现营收152.67亿美元,同比下降24%;实现净利润4.37亿美元,同比下降32%。Canalys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报告显示,联想、戴尔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16%、21%。

高泰电子2022年业绩是否存在下降风险?高泰电子在邮件回复中并未直接回应,表示:“公司深耕消费电子市场的同时,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业务实现突破,公司与特斯拉、诺基亚等知名品牌开展合作,开发出应用于新能源、5G通信领域的复合功能性器件产品。”

监管关注毛利率合理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报告期内,高泰电子主营产品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2019~2021年,高泰电子第一大主营产品为复合功能性器件,虽然平均售价仅0.35元/片左右,但分别实现收入9911.59万元、1.26亿元和1.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6.64%、54.08%和41.35%,直到2022年1~6月销售金额被复合功能性材料超越,收入占比为32.33%。

报告期内,复合功能性器件单价波动较小,但根据下游行业特点,仍存在降价的可能。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器件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在消费电子产品周期内上市初期通常定价较高,上市一定时间后定价逐步下降。高泰电子产品分为自制与全制程外协两类,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公司自制复合功能性器件产品单位售价分别变动8.28%、-1.72%和-3.58%。

高泰电子表示,在“终端客户指定”的销售方式下,由于复合功能性器件在终端产品中的价值占比低,终端客户对其价格变动不敏感,因而影响相对较弱。

从收入占比来看,高泰电子的复合功能性器件收入增幅低于复合功能性材料,占比不断下降;而复合功能性材料收入增幅明显较高,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81%、15.52%、33.72%和52.98%。

对于复合功能性材料快速增长,高泰电子回复记者表示,主要原因为新产品成功开发应用于苹果、联想、亚马逊等新品终端,加之自建生产线,产品交付能力提高,产销量逐步提升;产品结构变动,单价相对较高的新产品收入占比提高,带动销售单价提高。

按照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所述,复合功能性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行业集中度低,国内尚无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材料龙头企业,未来公司将以该领域作为战略重点进行市场拓展,提升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高泰电子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18%、73.20%、72.84%和73.87%,而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为53.10%、54.92%、52.19%和46.82%。

高泰电子表示,这主要系公司聚焦消费电子PC产品,集中服务戴尔、苹果及联想等优质客户,且提供从材料开发到应用设计的全流程服务,以及材料自主化程度高,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不过,证监会在反馈意见函内仍然要求高泰电子进一步分析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性。

实际控制人持股96.34%

截至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签署日,高泰电子实际控制人为汪义方、叶健夫妇,二人通过直接、间接持股,以及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苏州海威斯特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海威斯特)、苏州市高合惠仁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高合惠仁),合计控制公司96.34%股权。

记者注意到,两家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中,有部分员工向实际控制人叶健借款持股,其中包括叶健配偶的亲属。

海威斯特11名合伙人中,有8名合伙人于2020年12月以受让方式从叶健处取得合伙份额,其中蔡晓艳、汪雄文、汪乐涯、罗光亮、李洋的出资金额分别为375万元、375万元、225万元、225万元、37.50万元,5人分别向叶健借款325万元、310万元、225万元、190万元、37万元,其余出资为自有资金。汪雄文、汪乐涯、罗光亮为叶健配偶的亲属,李洋已于2021年4月偿还32万元。

高合惠仁于2021年12月9日设立,合伙人均为公司员工或其配偶。12名合伙人中,蔡晓艳、汪雄文、岳威、刘凤歧出资金额分别为5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4人分别向叶健借款445万元、445万元、50万元、15万元。

对于员工借款金额相比出资金额较大,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的问题,高泰电子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有关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中有部分员工通过借款完成出资的情况,招股书(申报稿)中已经披露了有关内容;员工借款持股不存在代持的情况,与实控人也无特殊约定。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阅读

  • 最新!贵港曝光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这几日,话题“桑姓艺人在宣传现场被强制执行”引发网友关注冲上热搜欠债还钱本就天经地义但有的人就是不还,一拖再拖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法院公布最新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院欢
  • 发放补贴!多地出台生育支持政策

  •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其中,云南、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
  • 吴忠市为企业按下引才育才“快进键”

  •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通过创建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教授等高端人才11名,帮助企业获批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出亚麻籽油粉固体饮料、亚麻代餐奶昔等一系列膳食补充剂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最大销售领域需求缩减 高泰电子拟沪市IPO

  • 在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生产过程中,复合功能性材料及器件主要实现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的粘接、紧固作用,同时复合导电、导热、隔热、防火阻燃、电磁屏蔽、电器绝缘等一
  • 深交所向奥联电子发出关注函

  • 每经AI快讯,2023年2月21日,深交所向奥联电子(SZ 300585,收盘价:30.58元)发出关注函:针对“《回函公告》显示,胥明军曾经“指导完成华能清能院550×650mm钙钛矿电池组件中试线工艺设
  • 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 利好地产!

  • 证监会2月20日晚间消息,近日,为进一步发挥私募基金多元化资产配置、专业投资运作优势,满足不动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证监会启动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记者梳理发现,证监
  • 终端需求不佳 和邦生物玻璃制造去年毛利率大降

  • 又到年报季,上市公司2022年财报已开始陆续发布。2月20日晚,和邦生物(SH603077,股价3.26元,市值287.9亿元)发布了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39亿元,同比增长30.55%,实现
  • “降本增效”亚太财险调整年佳绩频传

  • 在2022年财险行业利润有所改善的形势下,亚太财险是表现上佳的公司之一,年度净利润超5000万元,并实现了连续三年保费规模登上50亿的平台。如果说2017年至2021年的5年是亚太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