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游客照”,5个诀窍教你旅游时也能拍出“写真”范儿

提到旅游拍照,和拍写真似乎总是冲突的两件事。

旅游拍照讲究到此一游,人不重要,背后的景才重要,讲究的是,我到,我在,面面俱到。

写真拍照讲究的是人美焦准,大光圈一顿猛拍。背后的景色?反正也是虚的,过得去就成。

很多人在旅游拍照时,总是很纠结,想把自己拍美,又舍不得背后的景色。而把景色拍美了,里面的人往往又被弱化了。

所以,如果想把旅游照拍得像写真,找到一个人景结合的点,便是很重要的。

上周去英国玩了10天,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科茨沃尔德——英格兰的乡村。

而在器材的选择上,并没有过于纠结,基于P30pro的强大摄影、摄像能力,风光摄影和日常录像,就都交给它了。

但人像摄影,还是相机更保险一点。

镜头选择上,上次去澳洲带的适马85 F1.4 Art。考虑的是澳洲没什么建筑,自然风光拍人像,一个字,虚就够了。

而英格兰的乡村拍照,建筑较多,人景结合的要求更高,所以对于焦段的要求就大于了光圈的要求,变焦头会方便很多。因此带了腾龙的28-75 F2.8。

既可以用长焦拍出压缩感、纵深感

也可以用广角拍全场景

所以,旅游拍写真第一条:

要根据目的地选择所带的镜头,拍人像时,如果是自然风光偏多,可以考虑大光圈定焦头。如果是建筑偏多,那么可广可长的焦段会让你拍照时的选择更灵活。

旅拍时,如何让人与环境结合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很多人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来拍合影。力图把背景收的大而全,对于地标性建筑,这样拍照没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非地标性的景色,这样做就没必要了。

比如这张照片拍的是拜伯里的艾灵顿排屋。

我的这个取景角度,是比较完整的角度。但是,如果想用这个角度来人景结合,拍出来的照片却很失败,因为:人多。

所以,这时就要观察局部。找到一个景美、有特点,而且尽可能小的范围作为取景点(这样才能避开更多的游客)。

另外,即便是没有游客,我也不建议和过于完整的背景建筑进行合影。

这张照片拍的是英式典型的茅草屋。

可以看到,如果把人物放到画面中去,人的风头会完全被建筑抢走。

这主要是因为茅草屋的元素比较多、颜色比较复杂,换句话说,是亮点比较多,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把人放进去,自然就会被弱化。

那么这时,不妨还是截取一部分,可以看到这张照片,我没有把茅草屋拍完整,但依旧保留了标志性的屋顶。画面元素更简单,人物也就更突出。

但反过来说,如果环境比较简单,颜色也没有那么复杂,那么,把场景拍得大而全,就是可取的。

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格洛斯特大教堂的走廊,这里因为拍摄哈利波特而著名。

因为走廊里的元素很和谐统一,所以,把身着亮丽颜色的人物放入其中,反而会起到衬托的作用,让人物显得更突出。

所以,旅游拍写真第二点:

要根据环境的复杂程度来选择焦段,如果环境复杂,就拍的简单一些。如果环境单一,就可拍得复杂一点。不过多数情况下把场景拍得大而全,照片都不会太好看。

拍人像,如何拍得自然?不看镜头,拍背影······之前也说过很多方法。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投入”。让模特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让他(她)忘记了镜头的存在。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很自然。

尤其对于拍孩子,如果用命令式的方法,指定他(她)去哪里,或是摆出指定的动作,那出来的效果就会很呆板。

另外,加一个道具会让照片鲜活很多:

比如在这次出游前,我就在网上买了一个木质万花筒小相机。用于在拍照的时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那么我拍摄的难度,就下降了很多。

所以,旅游拍写真第三点:

不要强求模特去干什么,而是引导他(她)去做他(她)想做的事情。一个小的道具,会让拍摄者和被拍者都更轻松。

还要老生常谈一下拍摄的光线与时机。我们知道,在旅游时,一般中午前后(尤其是下午)总是人最多的时候。人多对拍照其实是有很大干扰的。所以,在前期做攻略的时候,就应该把一些你觉得会出片的地方,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这个时候,人少,光线好。非常适合拍写真。

比如库姆堡的这条街:

我在出行之前就觉得非常适合拍照,所以我就把住宿的地点订到了这里。

在日出时分拍照,这个白天人流如织的街道,此刻异常静谧。

所以,旅游写真拍照第四点:

合理安排行程,事先做好攻略,最好将拍照漂亮的场景安排在早晨或日落之前。

最后,要说的是拍摄手法。大家可以看到,在以上的照片中,我大多是景多人少的方法在拍,尽量露全身,很少用到近距离特写。

这主要是因为,既然是旅游照,背景的呈现也很主要。如果就是大光圈,拍特写,那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拍岂不是太对不起钱包了?

所以,在“有意无意”之间,拍摄人的时候,也要适当的展露你所处的环境。

这两张拍摄于水上伯顿,那么拍摄环境就可以选择在桥上,露出后面的小河与小桥。

这张拍摄于奇平卡姆登,我特意放低镜头,将英国的国旗展现出来。

所以,旅游拍写真第五点:

写真再怎么拍,旅游两字不能忘,最好将环境中有代表性的东西隐晦的拍入照片当中。

就像本篇文章一样,装作毫不经意的“秀”,明白?

OVER~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