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绝顶建道观,地位仅次于皇宫

大岳太和宫建在众峰拱托、直插云霄的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的绝顶上。它敕建于明永乐十年,位于海拔1612米的巅峰绝顶上,周围“七十二峰朝大顶”的特殊地貌渲染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自此有“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一说,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仅次于北京的皇宫了。大岳太和宫是武当山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我们先从这张航拍的照片上来看看天柱峰的金顶为什么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金顶所在的天柱峰犹如龟背,旁边的山峰相当于龟的脑袋,而环绕天柱峰的紫金城相当于一条蛇,我们知道,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是武当山供奉的最高尊神,古人没有航空器,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一奇观的呢?

紫金城外的皇经堂,这里是住庙道士诵经拜神的场所。每在晨钟暮鼓的时辰,道士们便集中在这里,做早、晚功课。

在太和宫外,我们仰望金顶,只见紫金城的围墙紧紧缠绕着天柱峰。

硕大的摩崖石刻“一柱擎天”,这四字为时任湖北襄阳道道尹宗彝所题。

进入这道门后,我们左手边还需拾级而上的就是转运殿,右手边为大岳太和宫。

转运殿是元代铸造的一座仿木铜殿,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于它原来置于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着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我们每次从殿内快转出来时,道长都会在堂前大喝一声:“转过来没?”此刻大家会心一笑,大声应答:”转过来了!“

太和宫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供真武大帝铜铸像。

殿门两侧各有明代嘉靖年间铜碑一座。

我们向金顶攀爬,穿行在依城墙而建的长廊中,途中经过灵官殿。在依岩建置的小石殿内安放着一座明代制造的锡制小殿。这是武当山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锡制文物,非常珍贵。

灵官殿外陈列有6块历代皇帝在武当山举行斋醮活动的记事碑。

紫金城四方各建有一座仿木构石天门,象征天阙。天门上还有仿木构门窗。

这段石梯就是被称为全武当山最难走的“九连蹬百步梯”,游客需借力栏杆边的铁索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金殿,坐落在武当山主峰天峰柱上,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金殿内有“真武”铜像,重达10吨。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

金殿四周用铜制栏杆围住,栏杆上刻有云龙纹。

金殿后不远处,有一颗遒劲的金钱树,上面挂满了祈福带。

我们眼前壮观的“七十二峰朝大顶”景观。

紫金城的城墙用巨型条石砌筑,周长344米。

城墙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让人叹为观止。

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古人赞曰“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