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淇澳岛,居然还藏着一座海洋博物馆

淇澳岛——“百岛之城”珠海必去打卡的网红胜地之一。淇澳的“颜值”,是随手一拍就可得到大片级美景;淇澳的“灵魂”,是质朴中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面积不足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竟有17座始建于宋朝的庙宇、长达1000米的花岗岩条石铺成的白石街、天后宫、抗英炮台和苏兆征故居;这里有惊天动地的传说,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鸦片战争前夕反抗侵略的英雄历史遗迹,无数故事等待人们去发掘……

淇澳,更是一个古朴又时尚的世外桃源。拨开层层叠翠,温柔的海风捎来丝丝凉意,隐藏在白石街巷深处的那些诗情画意的度假屋,透着骨子里的超凡脱俗。那些百年老宅,被一个个颇有来历的大家改造成各式风格的民宿,拱形门窗、青砖院墙、闲庭小院、长满野生多肉的老瓦顶……光阴似乎在这里变慢了。如果当初“东邪”黄药师来过此地,定会乐不思蜀,弃桃花岛于不顾。

而淇澳岛上的红树林湿地保护区,还拥有着目前珠江三角洲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红树林。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695种,野生动物347种,其中真红树植物有15种,半红树植物9种。每年到秋冬季,这儿便栖息着数以万计、90多个种类的迁飞候鸟,满目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令人感觉舒爽畅快。

但!你若以为百年老宅、文艺小资就是淇澳岛的全部,那就错了——在这座宝藏小岛上,还隐藏着一座神秘的海洋博物馆!

这里是“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守护者的大本营,是中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国家级命名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


神秘博物馆:藏着一片海洋

这座神秘的“博物馆”坐落在淇澳岛关帝湾,伫立在进入淇澳岛必经之路的一旁,拢在一片片葱郁树木之间。米白砖格方正布局,外表看起来是一座再朴素不过的建筑,里面却藏着一个奇妙深海,诉说着那些关于海洋精灵的故事篇章。

甫进门,大抵就会被眼前大片盛满眼眸的海水蓝俘虏,上一秒还在白石老街体验民国复古风情,这一秒被蓝色风暴温柔袭击,让人恍然以为置身宁谧深海。

这片深海,以“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为名,将白海豚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作为首个结合海洋意识教育和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普中心,中华白海豚科普馆设立了海洋意识和中华白海豚两个专题展厅。

海洋意识专题展厅围绕认识海洋、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主要内容进行布展,五彩缤纷的珊瑚丛、青翠欲滴的水草、形态各异的四大名螺……斑斓的姿态色彩,带来了深海远洋瑰丽神秘的传说。

走进大海深处,便慢慢抵达了中华白海豚展厅。变幻的灯光配合深蓝背景还原了海洋印象,姿态、大小不一的中华白海豚标本与模型映入眼帘.

站在这里,仿佛能看见这些海洋精灵自在地游弋在深海里,见证着它们成长蜕变的同时,也目睹了它们面临的危险……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中华白海豚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海洋精灵:中华白海豚 曾经住在这里

穿过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便会到达另一方天地。三个巨大的海水池倏然出现,与之前科普馆的精美细致迥然不同。这三个特殊的海水池,便是海洋精灵的救护站!受伤的中华白海豚在这里养过伤,搁浅的糙齿海豚在这里恢复了活力,临时借住的鲸鱼在这里获得最好的照顾……

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鲸豚救护中心,室内恒温恒湿,符合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保护区管理局接收到的伤病生物,都会集中在此养护。在这里,保护区工作人员用最大的善意和努力,帮它们找到回家的路。

2012年,这里曾创造出国内首例在淡水河涌救助成功的奇迹——救助中华白海豚“老白”。那是3月的一个清晨,保护区工作人员突然接到电话:佛山罗村的河涌里有一头白海豚。当救护小组成员陈希与同事抵达时,布满淤泥的河道中,“老白”艰难地露出头来呼吸。由于搁浅的地方距最近的出海口有100多公里,“老白”没有办法游回去。救护小组将“老白”带回保护区,为它做了体检。只见“老白”身上伤痕累累,其中一道深深的裂口把它的背鳍分成前后两半,尾柄、背部、吻部布满了各种病灶,虚弱得连呼吸都绵软无力。

在救护小组悉心照料下,“老白”的白细胞数量逐渐恢复正常,伤口逐渐复原,精神也好了很多。据估算,当时“老白”的年龄已经有45岁。而白海豚的寿命一般在30岁到40岁之间,“老白”已经相当于人类的90岁高龄了。于是,“老白”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度过了它生命最后的300多天。

也许在大家的眼里,鲸豚救护工作应该是欢乐有趣,充满正能量的。殊不知,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背负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自2003年以来,保护区共处理各类珍稀濒危海洋动物搁浅案例230多起,其中中华白海豚186起,其它动物包括江豚、灰海豚、小须鲸和海龟等动物43起。经过多年的积累,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样品组织库。

陈海亮,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成果约25项,并得到广泛应用。获得过省海洋与渔业局“岗位排头兵”、省委党校“优秀学员”、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生态保护奖”等荣誉称号。


以下是小编与陈海亮的三问三答

小编:听说咱们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保护区,是唯一一个以国家级命名的保护区,您还组织成立了一个鲸豚救护小组?

陈海亮:是的。自2012年起,我们出海监测海豚总航程近2万公里,通过相片识别研究方法,累计识别2381头中华白海豚,基本上覆盖完整个珠江口。

小编:印象中有没有特别深刻的救助故事呢?

陈海亮:2017年年在金湾区海泉湾路附近,有一头搁浅死亡的中华白海豚,腐烂很严重。靠近海岸这边的防波堤有3米多落差,死亡的中华白海豚有2米多长,体重三四百斤。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们没法去找起重机,只能在众人的合作下装上货车。趁第二天天亮,尽快完成了解剖取样,期间除了要忍受令人阵阵作呕的恶臭外,还有成群苍蝇,炎热气候,密不透风防护服下的汗如雨下。

小编:有没有想对大家说的话?

陈海亮: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珍稀美丽的中华白海豚!希望更多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能积极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以及鲸豚保护工作中来。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编辑:金亚平 林超 罗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