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景中国 | 诗和远方在越城

《诗景中国》是文旅中国推出的原创系列品牌文化栏目,集诗词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物于一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大美自然风光,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水韵江南 醉美越城

江南都会,于越文华。白墙黛瓦老街,古桥流水人家,走进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美称的东湖,欣赏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带你逃离都市的喧嚣。

东湖

正如宋代诗人梅窗诗句所描述:“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在东湖,一年四季皆成景,夏景尤佳。

东湖

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既有山海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它就是绍兴越城,一座山水隽秀,人文璀璨的千年古城。

八字桥

这里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鲁迅故居;有书圣王羲之的故里;有记录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妻子唐婉浪漫爱情的沈园;有气势恢宏的大禹陵、气宇轩昂的越王台……横屏观看惊艳美景

书圣王羲之故里

越城,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

仓桥直街

越城,是浙江省绍兴市下辖区,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之盛誉,王羲之、陆游、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先贤遗迹遍布于此。在老城区8.3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各级文保单位73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吼山

走进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赏一城如画美景、听一场古韵越剧、吃一口黄酒棒冰……在行走之间悄然地融入到越城的热闹之中,在休憩之时静静地感受越城的惬意生活。

镜湖湿地公园

本期诗景中国将带你走进越城,游千年古城,看越城美景,品文化之乡。

大禹陵 华夏民族立国之祖大禹的归葬之地

大禹陵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稽山街道禹陵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创建者大禹的陵墓,也是大禹在中国唯一的纪念墓地。据《史记·夏本纪》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势宏伟。

大禹陵

顾炎武《禹陵》(节选)

大禹巡南守,相传此地崩。

礼同虞帝陟,神契鼎湖升。

窆石形模古,墟宫世代仍。

探奇疑是穴,考典或言陵。

遗文留仆碣,仄径长荒藤。

会稽山色好,凄恻独攀登。

清代学者顾炎武曾写下《禹陵》一诗,细述禹陵历史。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洪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后来,“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遂以山为陵。

种草理由:大禹陵景色不错,空气也很清新。去的时候刚好碰到导游在帮人家讲解大禹陵的相关历史背景,使得我们的行程有了文化感和厚重感。有水有山有船有桥,景色宜人。——鱼儿

阳明洞天:青山有古洞,幽冥吹阴风

阳明洞天在会稽山的余脉宛委山处,是道教的七十二洞天之一。其谷身狭长,氛围幽深清静,山径盘迥,溪涧迂曲,风景尤为秀丽。

据《明史·王守仁传》记载:守仁“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洞天并非是洞,而是一片山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在此修行导引术,进行讲学的活动。随着王学的传播,阳明洞天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王阳明纪念馆

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节选)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

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

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据记载,白居易曾三入浙东,第三次是他在担任太子宾客后旧地重游。他在《想东游五十韵并序》里写道:“太和三年,予病免官后,忆游浙右数郡,兼思到越一访微之。故两浙之间,一物以上,想皆在且。”表达了对浙东山水的思念、对好友元植的想念,于是白居易顺运河来到越州,恰巧赶上一年一度的春日投简活动,于是写下了《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这首诗从语言和内容上先称赞了越地的富庶、风俗的殊异、山水的秀美。接着描述由镜湖经若耶溪上阳明洞去投龙简的经过,白居易作这首诗时已是晚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前半生的身世浮沉与境遇变迁之感慨。

种草理由:阳明洞坐落在修文县城新开发的阳明大道边的龙冈山上,阳明洞洞穴多窍,奇石丛生,洞中有洞,前后贯通,真是别有洞天,对喜欢历史的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吴力珍

越王台:纪念勾践卧薪尝胆复国之地

越王台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府山东南麓,是后人为纪念越王勾践而建,相传越王曾在此练兵。越王台傍山而筑,富丽堂皇,气宇轩昂,飞檐翘角,朱梁画栋,富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台前东、西首各陈列着柏树和松树化石,据传系外域进贡之物。大殿正中是越王勾践、大夫文种、范蠡三尊石刻塑像,上方悬挂着一块“卧薪尝胆”的匾额。

越王台

文天祥《越王台》

登临我向乱离来,落落千年一越台。

春事暗随流水去,潮声空逐暮天回。

烟横古道人行少,月堕荒村鬼哭哀。

莫作楚囚愁绝看,旧家歌舞此衔杯。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曾借越王台吊古伤今,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叹。美好春天已经消失,南越王盛世已随时间流逝,南宋已亡,抗元大业已付东流。

种草理由:越王台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越王台以条石砌台基,把旧砖保护在内。台上为五开间单檐歇山顶水泥仿木结构的楼台建筑,从越王台向西拾级而上,登临府山主峰,上有望海亭,可饱览越中风貌。——Alex

种草理由:越王台是古绍兴府城的中心所在,早晨去非常幽静,记得小时候四兄妹一起爬上望海亭,大概古时真的能在上面看见海吧。——阳宝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曲《钗头凤》让人们记住了绍兴沈园。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70余亩,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

沈园在当时就已经是越中名园,后又因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和结发妻子唐琬之间一段凄婉的爱情故事而名闻天下。

沈园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20岁的时候娶妻唐琬,两人琴瑟和鸣,很是恩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要求陆游休妻,陆游在数次求情无果的情况下,终与唐琬离婚,唐琬离婚后改嫁赵士程。几年后,陆唐二人在沈园偶遇,于是有了《钗头凤》词前后二首: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沈园

陆游晚年多次到沈园缅怀,写了许多诗篇,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八百多年过去了,陆游与唐琬早已烟消云散,但这些记载着爱情绝唱的诗词流传了下来,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两阕词,慢慢游赏沈园,追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

种草理由:越城美景任人夸,一幅人文山水画。越城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谓人文荟萃、山水形胜、流光溢彩。一步一景,酝酿时光之味,一诗一吟,尽显名城风采。 ——文旅中国用户

书圣故里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墨池的芳香,芬芳了千余年。笔飞弄、戒珠寺、题扇桥,还有那探花台门,成为古城的缩影。书圣王羲之的兰亭,一千六百多年的历代传承,依稀晃动着书圣教子的场景,激励多少墨客仿效与临摹。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戢山街,蕺山脚下的书圣故里,每走一步就有一个文化的印记,刘宗周、范文澜、徐钦文、黄宗羲,荟萃在“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前街后河遍布众多名胜古迹,就连火药味浓的太平天国壁画,也镶嵌在古街弄里。

书圣故里

种草理由:书圣故里位于绍兴蕺山南麓,这里是书法大家王羲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故里。笔飞弄13号是蔡元培先生故居,斜桥弄8号则是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子的墙上有“墨池”二字,池中之水呈现黛色,传说是王羲之练字之后,到此池中洗笔所致。书圣故里,如今成为绍兴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老式民居和石块路,洋溢着这座文化古城浓重的韵味。——野枫印象

鲁迅故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故里是绍兴市内的一条历史街区,这儿曾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少年时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主道两边粉墙黛瓦,你可走进鲁迅故居参观先生诞生之地;还有屋后那曾是他儿时乐园的“百草园”;或是去“三味书屋”看一看少年鲁迅求学时用过的书桌;还可以去“咸亨酒店”与“孔乙己”铜像合个影,吃吃茴香豆、来碗黄酒,品味一下绍兴式慢生活。

百草园

景区内还可参观鲁迅祖辈们的世居大宅、鲁迅笔下的“风情园”、陈列鲁迅生平事迹的纪念馆,以及鲁迅幼时做过记名弟子的寺庙——长庆寺。

如果对鲁迅的著作有印象,还可去《阿Q正传》中提到的土谷祠和静修庵、《呐喊》中提到的当铺“恒济当”看看,感受一下作品中真实存在的建筑场景。

三味书屋

种草理由: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长长窄窄的青石板路,整齐划一的粉墙黛瓦,随处可见的竹丝台门。在鲁迅故里,你可以体验绍兴特有的江南水乡建筑和浓厚的人文底蕴。——zhouleipla

种草理由:绍兴必去地方一定是这里,鲁迅故里很多文化底蕴,每个人的身心感受也许不同,但是必须去走一遭呢,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小码头做了个小木船到沈氏家园,沈园是因陆游的爱情故事闻名地,看看也不错!——popo

徐渭故里 一腔肝胆忧天下,满腹经纶传古今

绍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书画名家辈出,诞生于500年前的徐渭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他开创的泼墨大写意画派,将传统文人画提升至一个新的境界。

2021年,为纪念徐渭诞辰500周年,一个以徐渭故居青藤书屋为核心的文化艺术展示与居民生活融合的新空间开门迎客。

徐渭故里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青藤书屋原为徐氏故宅,幼时徐渭深慕青藤,因改名为青藤书屋。园子不大,以一颗青藤出众。漫步书屋的院子,弯延的石子铺路,配合古色古香的竹、荷花、古树、池子,山石等,一步一景。后人有词颂曰:

数椽风雨,几劫沧桑,想月中跨鹤来归,诗魂尚下陈蕃榻;半架青藤,一池乳液,看石上飞鸿留印,名迹应先越绝书。

青藤书屋

种草理由:徐渭艺术馆是依托于徐渭和青藤书屋而新建造的全面展示徐谓书、诗、文、画成就和徐渭跌宕起伏的一生的现代艺术馆。在艺术馆内,你可以领略徐渭高超的书画技艺,并在数字体验馆用多媒体声光电技术,深度体验徐渭与梵高两位艺术家跨越时空的对话。——zhouleipla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身处都市的喧嚣,是否错过了许多沿途的风景。如果你累了倦了,不妨暂时告别城市,与三五好友相约,来越城乡间山野,寻找一份宁静,享受一次慵懒的慢生活。

(图片来源:越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越城发布”公众号、“越城文旅”公众号)

作者:吴双莹

责编:李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