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级导游敖燕军:以主人的身份接待好每一位游客

“敬前辈,仰望与学习;谢师友,教诲与指导;扪心问,责任与压力;念情怀,初心与历程;叹疫情,艰辛与坚守;望未来,向阳与奋斗。”今年5月,海南导游敖燕军得知自己获评全国特级导游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敖燕军在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导游工作室 

努力向上 初心不忘

“大家好,我姓敖,外号小黑我自豪。来海南18年,我和海南换新颜。燕军就是我的名,现在已是海南人,学旅游、做导游。导游要有一颗心,初心不忘向前进,向前进不遗憾,撸起袖子加油干。”熟悉敖燕军的人都知道,这段带着韵律的导游词是他带团时标志性的自我介绍。

而这也是敖燕军从业十几年的真实写照。从2008年入行起,“做好海南的宣传员、营销员,就是我的职责与使命”,这个想法他从未改变。

刚入行时,敖燕军曾带过一个来自北京的旅游团。团中一位老大爷非常认真,多次拿出纸和笔,把敖燕军的讲解一一记录下来,写了满满几页纸。晚上回到酒店休息时,老大爷还喊敖燕军到自己的房间讨论。“小伙子,你讲得很好、很细致,把海南的山山水水、特色美食都讲活了。”老人家说。

敖燕军深受震撼,他下定决心,要讲得更生动、更有趣,让游客记住海南。他自创的“顺口溜”导游词,包括海南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民俗风情、美食、交通等各方面。从业至今,敖燕军创作了数十篇导游词。

一段成熟的导游词背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与练习。“有时创作一个小片段就要七八天,而想要真正掌握并在游客面前讲得自然,则需要不断地试错与练习。”敖燕军总结了“听、看、记、背、练、总、悟、创”八字学习法,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感悟和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了讲好海南的文化景观,敖燕军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道德经》等著作,以便在讲解时能够很自然地融入中医养生、道家文化等知识点。他不会把枯燥的知识直接甩给游客,而是以“接地气”的方式将其穿插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从晨练时老年人为什么要拍打身体讲起。

慢慢地,敖燕军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凭借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银奖,海南省导游大赛一等奖、最佳风采奖等荣誉。

服务至诚 将心比心

对待游客,导游要将心比心,有温度的服务才能收获信任。对此,敖燕军深信不疑。

2013年春节期间,敖燕军接了一个广东团。除夕当晚,他早早地赶去机场接机,游客乘坐的飞机落地时已接近凌晨。“虽然他们是出来旅游的,但毕竟离开了家,心里一定还是期盼着团圆的。”敖燕军提前联系游客即将入住的酒店前台,请他们在游客入住后送上热气腾腾的水饺。团员们纷纷感叹:“这份来自异乡的惊喜实在太让人感动了。”

“派利是啦,给大家拜年!”大年初一一早,敖燕军带着早就准备的红包给团员们拜年,红包里装着金元宝和金币形状的巧克力。那天,团员梁先生非常感动,至今仍与敖燕军保持联络。今年5月,当全国特级导游名单公布时,梁先生第一时间给敖燕军发来消息:“祝贺你,这是你努力的成果。”

在敖燕军看来,自己不只是导游,更应以主人的身份接待好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游客。

2016年,敖燕军接待了一个来自湖北的旅游团。行至博鳌,该团领队突发急性阑尾炎,敖燕军立即安顿好团队其他游客,带领队到医院打吊针、开药。“他对这里不熟悉,我有义务把他照顾好。”

敖燕军的真诚不止体现在对待客人上,在帮助新导游成长方面,他也毫无保留。“希望他们能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他说。

2019年,敖燕军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成为海南省旅游学校的一名教师。编写导游教材、带学生到景点实训、组织校园导游服务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导游职业技能大赛……敖燕军尽己所能,探索着旅游职业教育与导游行业的最佳结合点。

开展公益活动是敖燕军一直坚持的事情。每年,他都会到海南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公益讲座,为报考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免费培训,为新生导游进行岗前培训等。“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我刚入行的时候老导游也是这样带我、帮我的,这样的传帮带让人感觉非常温暖,帮助别人,也让自己感到快乐。”

未来可期 臻于匠心

如今,敖燕军正忙着筹备城市漫游项目,他设计了“风从南洋来——百年骑楼”“琼台福地——千年府城”“海南传奇——五公祠”等线路,带领游客重走海口老街、老城、老镇,为游客细细讲解城市的历史和来龙去脉,让更多人读懂海口、爱上海南。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旅游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躺平。没有长线团就带一日团、半日团,只要肯钻研,旧景点也能讲出新意。”敖燕军一直与同行互相鼓励,等待旅游市场的复苏。

行业的恢复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壮大,敖燕军还计划开办特级导游工作室,希望能聚集更多中高级导游人才,开展培训、组织活动,为他们的实践和提升提供阵地。

在海口百顺祥导游服务公司进行新导游培训时,敖燕军不断提醒新导游,导游不仅是景点、沿途线路的讲解员,还要做一个全面手,无论是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还是酒店、民宿的行业知识,都要掌握。

发挥自己编创讲解词的优势,敖燕军计划编写“海南文明旅游顺口溜”“海南旅游顺口溜”,更新部分景点的解说词,加入自己的原创内容,丰富讲解词内涵,将引言、主体、结语按照自己摸索出的“公鸡头”“孕妇肚”“猴子尾”结构进行重新调整。

不仅如此,他还计划为每个景点的讲解词设计至少两个开头和两个结尾,以便新导游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更快入门,尽早上手。”

就在上周,敖燕军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抗疫志愿服务。他告诉记者,当他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职业是“导游”,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是我给年轻导游的建议,要时刻维持导游形象,做导游形象的维护者、践行者,传播导游行业正能量。”(作者:中国旅游报 唐伯侬;编辑:曹雪文)

获评感言

从2004年到2022年、从大学到现在,我在海南生活了18年,海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从讲解员到导游员、从初级导游到全国特级导游,导游是我今生唯一的职业、唯一的事业。

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是对导游的热爱与执着。获评全国特级导游,深感责任与压力。未来,导游应具备文化型的内涵、专题性的讲解、个性化的服务。我将扎根海南沃土,扎根导游行业,深耕导游行业,深入研究,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为讲好海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献出绵薄之力!

——敖燕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