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级导游刘艳红:以空杯心态不断挑战自我

从业30年,来自深圳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刘艳红,在一线带团之余,从本科、硕士读到了博士,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文化和旅游类论文41篇,从工作实践出发,对旅行社品牌塑造、大学生导游培养、导游自由执业、乡村旅游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勤奋工作每一天,以空杯心态不断挑战自我是我的人生信条。”采访中刘艳红告诉记者,此次获评“全国特级导游”,对她来说是一种激励。“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整个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刘艳红在印度泰姬陵前留影 受访者供图

清零 寻求新突破

1992年,英语专业毕业的刘艳红投身导游行业。“精益求精是我做事的一贯态度,那时候的导游主要负责外事接待。当时唯一的目标就是做好每一次的接待工作,做好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发挥好民间文化交流大使的作用。”刘艳红说。

3年后,刘艳红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全国“石艺杯”导游大赛,跻身全国十佳导游行列。虽然获奖了,但刘艳红觉得,自己进入了职业发展瓶颈期,需要寻求新突破。

1996年,因为在《中国旅游报》上看到了一则深圳某旅行社的招聘启事,她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只身南下开启了新征程。

“1996年,深圳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刚到深圳,我就开始了高强度的带团工作,从一名外语导游成为一名全陪导游,我带着深圳游客从九寨沟到张家界、从北京到华东,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刘艳红说,外语导游和全陪导游虽然都是导游,但在身份转换中她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我的秘诀就是保持空杯心态,利用一切时间学习适应。”

1998年出境旅游开始火爆,刘艳红又成为一名出境游领队,带领中国游客周游世界。由于知识面广、服务周到,她在游客中积累了很好的口碑。

1996年她通过中级英语导游考试,2009年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2011年通过高级英语导游考试,2016年考取四川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立志成为一名专家型导游的刘艳红,在深耕一线导游业务的同时,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育人 理论结合实践

2008年,时任深圳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会长的刘艳红受邀到深圳大学做导游证备考讲座。这次讲座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导游和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和关爱,所以,我也愿意帮助更多人。”她说。

2009年,刘艳红开始到深圳大学任教,开启了一边带团、一边教书育人的生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转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走上了从导游实践到专业理论的探索之路,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带给学生们更多具有前沿性的新知识。”

2011年,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刘艳红带领团队编著了43万字的导游工具书《创意深圳 时尚之都——深圳导游词》。此后,她又参与编写了5本导游业务相关教材。“我发现,业务教材的编纂是一种很好的传帮带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融入教材当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刘艳红说。

除了教材的编纂,刘艳红还建立了58人组成的高校导游团队,为学生争取各种实践机会。“我们主动与深圳大学外事办等联系,承担了他们的外事接待任务。截至目前,我们的学生导游团队已经服务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6185位来访者。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在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外事接待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而且有了一定的收入。”

2016年,刘艳红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后,把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大背景下的导游自由执业研究。几年时间里,她带领大学生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10省25市的125个单位。“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研究与导游群体培养、大学生实践、乡村振兴相结合,在这种实践中给大学生更多启迪。”

坚守 榜样力量

采访中,刘艳红说:“‘全国特级导游’评选重启,对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是示范引领作用,每个行业都需要激励机制,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行业中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才会有更多的人持续不断地进入这个行业,并为之努力。这次重启,让导游们有了目标,看到了榜样的力量。每一名‘全国特级导游’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每个人都在某一个领域大胆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这让导游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

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刘艳红说:“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让我对整个导游群体的发展有了更全面和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各地建立导游人才梯队,力所能及地推动导游职业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外,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导游群体找到更多路径,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拥抱互联网。一线带团工作也会继续,这是我的立身之本,这项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带团已经成为我的一种日常,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身体力行去培养更多优秀的导游人才。”

“任何时候都要主动去拥抱变化、拥抱知识。努力应该放在平时,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面对变化,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被动。让我们一起充盈知识,培养能力,等待春暖花开。”刘艳红说。(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宇;编辑:曹雪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