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千年古村里,读读被忽略的“故事”

日期: 来源:甬派客户端收集编辑:甬派客户端

鄞南有村,名走马塘,建于北宋(公元988年)。

它的名气,不小。千年进士村,底蕴深厚。

虽去过数次,却未见村之全貌。

盛夏,阳光照着寂静的村子,日间鲜有游人。

但,也成就了清闲“溜”村的契机。

谁说,这里只有荷塘。

石墙、窗花,古树、小弄,带着斑驳的痕迹,诉说着沧海桑田。

走马塘村书记汪红蕾,最是熟悉这个村子。

每天,她都要转好多圈。

看看,村子里各个项目的进度;

听听,村民对村子变化的建议。

跟着她,记者也看到了,不一样的走马塘。

“很多人,都会停留在荷花池。”

的确,游人来走马塘,第一时间打卡荷花池。

今夏的荷花池,荷叶旺盛,枝头老高。

可荷花,于7月中旬依旧娇羞,藏在叶中。

游人,零零散散,会在烈日下来取景。

2亩的荷池,中间被两座石桥(蜈蚣桥)一分为三。

分割,竟显得走向与视觉上拥有了别样美感。

最多时,走马塘有72座池塘,皆种荷花。

荷花,被走马塘陈氏族人奉为族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种品质,陈氏后人常为自诫——

男子为仕者,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为官要一清二廉;

为女子者,则需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拍完荷池,游人喜欢在中新屋里转转。”

中新屋,走马塘最大的建筑群,也叫“星房”。

为陈氏第27世祖陈文立的支派所建,分为4进,4个明堂。

虽建于清朝年间,飞檐翘角却是仿明。

汪红蕾说,现在村子里引进的业态,主要集中在中新屋。

当然,村里人的共富小摊位,这里也常见。

扎染体验坊,董阿姨的酸梅汤,都在这。

“手工做的,夏天来一杯,清火。”

说着,董阿姨拿出了当天新制的,酸甜爽口。

店铺,是自家的房子。

后面的,就是共富小院。

这里,定时会有小市集。村民自制的进士糕、工艺品都会在这里。

“游人喜欢,村民鼓了钱包,双赢。”

汪红蕾觉得,走马塘的每一天,都很“新”。

沿着中新屋西北方向,陈氏宗祠即刻入眼。

清代的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物,重修过。

历史记载,北宋端拱年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

祠堂一侧路旁空房子,等待着新的翻修。

“这边要打造进士文化廉洁主题馆,展示走马塘进士的廉洁思想、清官廉吏的廉洁风范。”

系统了解走马塘,在不久的将来,有了落脚点。

村内多荷塘,必然活水不绝。

东江,奉化江的支江水,流经村内。

蟹肚脐,是村内人人知晓的池塘渡口。

围绕着渡口,村里的几处“打卡点”逐步浮现。

比如,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百年私人诊所。

推开“百年诊所”的门,第一反应,花园式庄园。

入庭院子,称“守拙园”,园内原本种着草药和四季花木。

园中的一颗枸骨,俗称“刺老虎”,已有几百年历史。

而百年前,著名老中医陈松涛在此坐诊。

斯人已逝,庭院仍存,将迎来新生。

从汪红蕾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走马塘的乡贤,或将选择在这,定期义诊。

“百年诊所”,不再尘封。

如果说,一棵树可以成为一个网红点,那走马塘也具备。

蟹肚脐渡口旁,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上覆青苔,虬枝怒张。

至今,谁也说不清是先有树再有村,还是先有村后有树。

不过,走马塘的老祖先,为它起了名,叫“重阳树”,村民喜欢叫它“风水树”。

饱经千年风霜,古树渐向河中倾斜。

清末,有人在池塘中树了一根石柱来支撑它。经过百年的融合,如今树与石已经浑然连成一体。

老树的中心,是新长出桷树,两者相互辉映。

年复一年,“母子树”就这样,静静注视走马塘千年的兴衰繁荣。

“提到走马塘,不得不提进士。”

的确,进士村名副其实。

据家谱记载,历朝历代走马塘共培育进士76名,因此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跟着汪红蕾,记者走进了“重阳树”旁的御史弄堂。

弄堂石墙上,沿途挂了15幅进士画像。

细细看,不难理解,陈氏族人为何会以荷花为族花。

这15位进士,都是走出去当了大官的。

而他们的官职,居然都任职于监察机构。

果然,慢踱、驻足,才能品出“村”游之味。

古屋旧祠,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

在这里,停下转身,才会发现——

村中老街的故事:百余米的路,却是旧时姜山至奉化的必经之路,鄞奉一带著名的经济贸易点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现今依稀可辨当年的繁华景象;

村中保房弄的故事:50余米的弄堂,墙身底部是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石块拼凑而成的,只容二人并肩而过,东西进出口较窄,中间略有弯曲,行走别有一番趣味;

村中石窗的故事:60多个式样的窗花,附在各种古老建筑中,只待有人聆听,它窗上雕刻的“低语”。

千年古村里,总是有最朴实率真的生活味。

护村河静静流淌,汪红蕾又带着记者步回最初的那片荷塘。

荷塘茶铺,刚巧开了。

主理人陈露洁,自称“佛系”人。

店铺,是一间三进落老建筑的最前间。

“这里,是祖上留下来的房子,四百多年历史了。改造了下,开了茶铺。”

从新加坡留学归来后,她就看中了这间祖屋。

“走马塘人,总要回来的。”

生意,时好时坏。

游人,时多时少。

可村子,越来越好。

或许,一开始,是因为“每个女生都有开奶茶店的梦想”。

现在,来的人都喜欢村子,是另一种动力。

相关阅读

  • 雨后微凉 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里游人热情不减

  • 7月9日17时30分许,刚下过小雨的乌鲁木齐,天气凉爽。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及步行街里,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游人的交谈声和商家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各色美食的香气也阵阵飘来。  记
  • 文化周口 | 清代王鼎泰墓志

  • 何建华2020年7月2日上午,奉母镇奉母城村王氏后人、有剪纸王之称的王银生给我打电话称:族人在南岗王家坟打墓时挖到一块石板,上边刻有字,问这有没有啥说法。接电话的时候,我就意识
  • 《您好·莆田》省级传统村落·东阳村

  • 东阳村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入选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是莆田远近闻名的“进士村”明清两朝四百多年间东阳村陈氏一个家族先后出了11名进士,28名举人创造了“三世五进
  • 张子影 | 了不起的老班长

  • 右二为宋伟了不起的老班长张子影见到宋伟的第一眼我很有点吃惊,明明刚四十出头的人,居然是满头白发。他马上捕捉到了我的疑惑,自己拍了下脑袋,哈哈一笑说:“没办法,要思考的事情太
  • 江苏新晋打卡地,25000㎡,藏在四线小城

  • 江苏小城溧阳,天目湖边上,闲置了10多年的茶文化园,经过3年改造,变身新的当代水乡——方村,占地面积近2.5万m²。▲上桥下桥是方村的日常引水进村后,建筑师王灏用5座新建的现代廊桥
  • 古今学子的毕业礼仪有什么不同

  • 6月16日,南京农业大学举行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2425名硕士生和300名博士生从南农载梦起航。现场,2023届博士毕业生郑涛带着3岁半的儿子一起拨穗、获颁博士学位
  • 威海市环翠区:“杏”福,在这个村庄流淌

  • “麦生芒,杏子黄”。每年6月,麦子泛黄,贝草夼的杏子也熟了,贝草夼的杏是在人们的期待中成熟的。每年的4月,贝草夼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的杏花绽放,美如世外桃源。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

热门文章

  • 热吗?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绿洲笑对热浪

  •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在丝路之上被遗忘。”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牙湾》,描绘了濒临消失的沙漠绿洲——敦煌月牙泉。在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北麓,有一弯泉水,形似月牙而得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最新文章

  • 千年古村里,读读被忽略的“故事”

  • 鄞南有村,名走马塘,建于北宋(公元988年)。它的名气,不小。千年进士村,底蕴深厚。虽去过数次,却未见村之全貌。盛夏,阳光照着寂静的村子,日间鲜有游人。但,也成就了清闲“溜”村的契机
  • 医保基金累计结存4.26万亿元

  •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孙秀艳)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92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 胶原蛋白肽产品怎么选?

  • 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胶原蛋白肽产品,应该怎么选呢?选择胶原蛋白产品时,要看能够明确宣称的分子量,胶原蛋白肽的分子量越小,吸收率才高,吸收越好。研究证明,当分子大小在10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