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旺了 吉林乡村“猫冬”变“忙冬”

日期: 来源:中国旅游报收集编辑:中国旅游报

近年来,在冰雪产业的带动下,一到冬季就冷下来的吉林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冰雪资源、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乡愁情怀融合成了一个个冬季文旅“卖点”,一处处乡村旅游打卡地蹿红。以前吉林的村民习惯“猫冬”,如今他们笑称自己还在“忙冬”。

游客在网红乡村旅游打卡点、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体验乡村旅游 中国旅游报报记者 陈晨 摄

雪友经济火了农家院

进入雪季以来,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客流量骤增。距北大湖滑雪场5公里的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也因天南海北雪友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我们家的特色是地锅,大鹅小鸡都是自家散养的,山野菜是我和我爱人上山采的,每天能背一大袋子回来。”南沟村大宝农家院店长杨宝青说。

如今,大宝农家院有56间客房,每年雪季收入在100万元左右。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家农家乐是从2011年创建之初的3个房间、3张小桌发展起来的。“农家院的发展解决的不仅是就业问题,也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杨宝青笑着说。

“窗外的冰天雪地就是我们的‘招牌’。”位于北大湖镇五里河村的归耒乡宿于2021年12月开业。民宿负责人常嘉琳在筹建之初就树立了一个目标——打造一个“看得见远山,留得住乡愁”的作品。常嘉琳说:“归耒乡宿设有客房、共享会议厅、演艺吧、餐厅等,最多能接待30人住宿,雪季还可以提供滑雪教学、装备等配套服务。我们努力打造兼具美景、文化、绿色的特色民宿,让游客来了之后至少停留3天。”

随着一座座滑雪场建成,雪友经济掀起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热潮。近年来,南沟村致力于打造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村。民宿已发展至149家,客房700余间,床位1700余张,年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目前,北大湖镇共有民宿169家,较去年相比增加12家,让村子从“猫冬”中苏醒,让村民冬天的日子更红火。

边境小村变身打卡地

入冬以来,一场雪接着一场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变身“童话世界”,也引来捂得严严实实的游客。

元旦假期,南京游客仇女士来到奶头山村。“这里的雪景特别出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体验了雪地摩托后,仇女士直呼,“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感觉超级棒!南方人见到雪,别提多兴奋了。”仇女士体验了欢乐雪圈、麋鹿爬犁、雪地摩托、香蕉船,品尝了年糕,还打卡了冷面、辣白菜、米酒等正宗朝鲜族美食。

奶头山村被称为“长白山第一村”,原始自然的面貌、鸡鸣犬吠的农家生活、各有特色的冰雪项目,让游客在冰天雪地中乐不思蜀。特别是朝鲜族传统大炕、榻榻米等住宿产品,一到雪季就处于满房状态,部分项目需提前预约才能体验。

作为吉林省重点边境村,奶头山村如何成为火爆旅游村?安图铭睿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给出了答案:“关键靠运营。”

杨丽娜介绍,多年来,奶头山村以“旅游+农业+科技+互联网”模式运营,和全国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OTA平台合作,大力发展以“红色+民俗+冰雪+林下经济”相融合的乡村全产业链,年均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全村大力发展冰雪旅游,2022年,打造冰雪乐园项目,包含原始森林穿越、雪地摩托、霍比特雪屋、雪地火锅、雪地长龙等,冬季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次。

“去年,我们新建了奶头山村温泉度假酒店,共117间客房,增加了高端野奢民宿15间房,打造冰雪和森林相融合的10种特色民宿,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杨丽娜说。

传统村庄冰雪点成金

村庄里,孩子手拿冰糖葫芦嬉戏玩耍,憨厚的民宿大哥忙着陪客人聊天;炕头烧得正旺,黏豆包、杀猪菜、酸菜炖大鹅,让游客垂涎三尺……位于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珍珠门村松岭雪村一派北国风光。

松岭雪村其实并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珍珠门村的一个屯。屯区面积11平方公里,村民125户。这百余户村民,齐心协力打造出吉林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冰雪旅游胜地——松岭雪村。

这里全年积雪期近5个月,冬季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风光之美,让松岭雪村有了吸引游客的基础,但如何让自然风光“活”起来,珍珠门村村民们费了一番心思。把关东木把文化和当地风光结合起来,讲出质朴有趣的故事,再加上当地民居多保持东北林区原生态的样貌,这种远离喧嚣的“新奇”之感,受到游客的追捧。

2012年,珍珠门村成立了临江松岭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盘活村集体经济,同时鼓励村民开办家庭旅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目前共有村民开办的家庭旅馆75家,日可接待游客460人,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营业额达450万元以上,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花山镇乡村振兴专干张家福介绍。

新年来临,松岭雪村也将展现“新面貌”。张家福介绍,下一步,将注重挖掘松岭雪村的文化内涵,展示传统民俗,保持原有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作者:中国旅游报 刘冬雪 记者 刘玉萍;编辑:曹雪文)

相关阅读

  • 龙年的年味,从山东开始

  • 过年,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如同写进中国人基因里的密码。它吸引着人们不断向前,让人们感受到丰盈与庇佑之后,又让每一个游子回到了家庭的原点。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18日是
  • 2023年,武汉接待游客3.33亿人次

  • 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1月18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武汉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增长62.4%,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电子
  • 甘肃东乡公安:开展安全大检查

  • 为进一步做好辖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南湖湾冰雪乐园安全运营。1月17日,甘肃省东乡县公安局锁南派出所深入南湖湾冰雪乐园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检查期间,民辅警
  • 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来啦!

  • #锣鼓喧天的山东乡村# 【直播丨赏非遗、品美食、逛大集!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来啦】2024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至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将举办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
  • 寒假来临!黑龙江这些高校相继开门“迎qiě”

  • 看,这就是赫哲族打鱼时乘坐的“桦皮船”“狍头帽”。趁着假期带孩子来哈尔滨体验冰雪游的王女士说,“我和孩子在中央大街见到了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表演后,孩子对黑龙江的少数
  • 全民健身 展冰上风采

  • “加油!还有最后三圈,快到终点了!”“压弯!压弯!”“甩大臂!甩起来!加油!”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三分公司的滑冰场,随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呐喊声传来,一场短道速滑竞赛正在激烈进行
  • 五莲:立足山区特色走出“绿色”乡村振兴新路径

  •   2023年,五莲县大力实施“乡村全面振兴”突破行动,立足山区生态特色,打造农商文旅康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具有五莲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高地,探索出一条从涵养“绿水青山”
  • 做靓乡村民宿 彰显徽风皖韵

  • 创新民宿经营模式,探索“农舍经济”“一宅两院”;加强民宿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黄山民宿产业学院;深化区域联动协作,成立“海誓山盟”民宿协会联盟……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
  • 今朝漯河丨宜居乡村处处美 幸福生活成色足

  • 冬日暖阳下的孟庙镇西营村,整洁的柏油路蜿蜒向前,特色民居一栋挨着一栋,以“郾城大捷”为主题的彩色墙绘充满历史厚重感,萌宠乐园、小游园独具特色,乡村民宿温馨雅致……村民李

热门文章

  • 一树白梅迎春来

  • 视频制作 记者 胡龙召2月1日,位于宁波市东钱湖陶公岛的一株白梅绽放迎春。这株白梅有20多年的树龄,高约7米,12米左右的树冠像一把洁白的雨伞,清雅美丽。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是东钱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 中原名寺月山寺,一座掩映在青山里的古寺(原创)

  • 坐落于太行山南麓的博爱县,它虽然设县只有几十年,但却是焦作的“宝藏”县城,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在仅有4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面,我
  • 夏季最适合老年人旅游的十大旅游圣地

  • 炎炎夏日,你是否也来一场避暑之旅。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奇山秀水,漫步在山间小路,容身于翠绿之中,既赏心悦目,又增长见识,强身健体。对于老年人来说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那么哪些地

最新文章

  • 旅游旺了 吉林乡村“猫冬”变“忙冬”

  • 近年来,在冰雪产业的带动下,一到冬季就冷下来的吉林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冰雪资源、民俗文化、特色产业、乡愁情怀融合成了一个个冬季文旅“卖点”,一处处乡村旅游打卡地蹿红。以前
  • 九江市首场降雪即将来临

  • 江西民生新闻讯 1月2日庐山景区迎来了新年首场降雪,1月17日,九江市气象局披露称,九江市区也可能迎来新年首场降雪。根据目前资料分析,当日夜间西南气流加强,九江市将自西向东出现
  • 付昆祥:非遗与传承,郑和舰队启示录

  • 他几十年只做一件事,成功复原了郑和舰队208艘船舰模型。在今天中国大航海的时代,我们必须去思考,郑和舰队的给世界带去了什么,它为什么又消失了?请点击输入图片描付昆祥古船船模
  • 青岛市公务员局发布最新公告

  • 1月18日,《2024年度青岛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公告》发布内容如下根据《2024年度青岛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现将我市2024年度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有
  • “枫桥经验”构建办税新格局

  • 极目新闻通讯员 黄月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更是一个地区的竞争力。1月16日,在湖北省税务局组织的“看税收走基层·营商环境添活力”宣传和网评活动中,媒体记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