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文旅融合亮点多 千年敦煌绽新彩

日期: 来源:中国旅游报收集编辑:中国旅游报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正焕发勃勃生机。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千年敦煌绘新卷”主题宣传活动在敦煌启动。《中国旅游报》记者跟随媒体团体验莫高窟旅游开放服务新模式,了解数字敦煌、莫高学堂开展情况,采访莫高窟壁画修复、数字化采集工作,探寻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新成果、新亮点,感受基层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

创新旅游服务模式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始建于公元366年,连续建造1000多年,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现存735座洞窟、2000多尊造像、4.5万平方米的壁画。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莫高窟所在地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底蕴深厚,充满魅力,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以前,莫高窟淡季、旺季参观者的数量差别明显,而近几年实现了‘淡季不淡’,且参观者中青少年群体的占比在慢慢提高,让人欣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在严格做好保护的基础上,莫高窟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负责任的旅游活动,实施旅游开放服务新模式。

“本着对文物和游客负责的态度,目前,莫高窟每天最大承载量为6000人次。这是经过十多年科学研究测算得出的结果,可达到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双赢。”苏伯民说,参观者如果过多,会使洞窟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当湿度达到62%至63%的时候,盐分活动会导致壁画快速劣化,严重危及文物安全。

“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后,莫高窟开始实施总量控制、网络预约、数字展示、实地参观的旅游开放服务新模式。”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雷政广介绍,现在游客可提前30天预约莫高窟门票;所有游客开始参观后需观看2部影片,在让大家增加对莫高窟了解的同时,让不同时段的游客汇集成一个批次,观影结束后便可统一安排参观。“新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对游客的参观计划进行有效引导,保证有效配置服务资源。”

“旅游旺季时,莫高窟每天有3万人次的参观需求。为缓解供需矛盾,莫高窟增加了应急参观模式。”雷政广介绍,经过科学论证后,莫高窟选择了4个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大型洞窟应急开放,每天限量1.2万人次,游客可享受门票优惠。

积极打造数字敦煌

上线“云游敦煌”小程序、推出“飞天专线”虚拟游览线路、发布“云赏敦煌”系列短视频……近年来,到莫高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加,为此,敦煌研究院借助科技手段,活化利用海量数字化资源,着力打造网上莫高窟,让游客在云端就能触及莫高窟,感受千年艺术瑰宝的魅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苏伯民介绍,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截至2022年底,研究院已经完成莫高窟290个洞窟的高精度采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等,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数字化资源。

“我们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苏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与科技公司合作,借助增强现实技术推出“飞天专线游”,让观众在实体洞窟和虚拟洞窟中穿梭游览,实现“窟内文物窟外看”;推出“‘画’中有话 敦煌石窟百讲”产品,让游客可一边游览,一边聆听壁画故事。

“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您面前的便是莫高窟第16窟,举世闻名的藏经洞——第17窟就在第16窟的甬道北壁。”进入“云游敦煌”小程序中的“数字藏经洞”,游客可在引导语的指引下,以互动游戏的方式,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据悉,数字藏经洞于今年4月上线,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物理渲染、全局动态光照等前沿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百年前藏经洞真实历史场景,创新文物展示体验形式,在传播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苏伯民表示,敦煌研究院正积极探索数字敦煌的进一步拓展应用。“我们计划建立数字藏品馆,借助VR技术实现对莫高窟整体的数字游览。”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助力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有责任为游客提供一份与莫高窟价值相匹配的优质服务,给他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雷政广表示,旅游旺季,敦煌研究院会采取延长开放时间、招聘专业志愿者、增加保障资源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讲解员队伍也是莫高窟引以为傲的财富之一。”雷政广说,从讲解员的招聘到入职培训,再到每年的例行培训,研究院都会下很大功夫。

“如何更好地向游客讲好敦煌故事,讲解员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雷政广介绍,敦煌研究院为讲解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讲解员培训、对讲解员开放敦煌研究院信息中心、选派讲解员出国深造等方式,不断提升讲解员服务水平。

为满足青少年群体需求,敦煌研究院于2019年打造了莫高学堂研学品牌,成为国内首个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专业研学和美育机构。

“莫高学堂开设了体验类、深度研修类、主题定制类三大类研学课程,现有13位专业研学旅行指导师。”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研学旅行指导师关艳茹介绍,截至今年3月,莫高学堂已接待研学学生约6万人次。下一步,莫高学堂将优化师资力量,丰富研学课程,特别是创作型研学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

甘肃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莫高窟保护工作严格遵循《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相关规定。如今,莫高窟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一套旅游开放服务新模式,有效缓解客流压力。作为甘肃省的一张亮丽名片,莫高窟需要兼顾文物保护与参观游览。保护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而旅游活动是做好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徐晓;编辑:曹雪文)

相关阅读

  • 洛阳有望新增4家省级产业研究院

  •   记者日前从市工信局获悉,经企业申报、地方初审、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程序,我省拟组建第三批共15家省级产业研究院,目前已公示建议名单,我市4家单位入选。  ●由中色科技
  • 挤满景区的“流水线公主”

  • 旅游旺季,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在挤满游客的景区内,身着西域特色服饰的女孩们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除了观光游览,她们在这里还
  • 敦煌莫高国际机场多举措为文博会保驾护航

  •   第六届敦煌文博会临近,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作为重要保障单位,结合实际提前制定了文博会保障方案,全力做好航空运力及安全服务保障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为中外嘉宾提供安全顺畅、优
  • 舞乐齐动敦煌 共建艺术之都

  •   8月18日晚,敦煌市文旅局组织敦煌四大演艺公司演职人员在沙州市场门前、盘旋路、市政广场等地开展了街艺快闪活动。  活动现场,既有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的演奏,还有敦煌舞
  • 敦煌市人民检察院:守护水畅岸美的生态环境

  • 为落实《敦煌市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细则》,近日,敦煌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水务局、公安局、司法局开展巡河专项执法行动。巡查人员先后深入雷墩子一级水电站、大
  • “心归处,是敦煌”,三个人的敦煌艺术创作谈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著名导演郑大圣,三位上海人,三位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以各种方式与远在西北的敦煌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和来自上海的“敦煌女儿
  • 央视《新闻直播间》关注!这个研究院不得了!

  • 8月16日,在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节目中,央视记者走进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实验室,对部分智能机器人进行详细报道,反映了龙岗区作为深圳创新强区聚合产业链上下游,促进

热门文章

  • 热吗?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绿洲笑对热浪

  •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在丝路之上被遗忘。”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牙湾》,描绘了濒临消失的沙漠绿洲——敦煌月牙泉。在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北麓,有一弯泉水,形似月牙而得
  • 夏季最适合老年人旅游的十大旅游圣地

  • 炎炎夏日,你是否也来一场避暑之旅。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奇山秀水,漫步在山间小路,容身于翠绿之中,既赏心悦目,又增长见识,强身健体。对于老年人来说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那么哪些地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最新文章

  • 文旅融合亮点多 千年敦煌绽新彩

  •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正焕发勃勃生机。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千年敦煌绘新卷”主题宣传活动在敦煌启动。《中国旅游报》记者跟随媒体团体验莫高窟旅游开放服
  • 福州本周雷雨开场 仍需注意防暑

  • 8月20日出伏,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酷暑时段过去了。不过,出伏不代表福州高温天气结束,更不代表入秋,防暑降温工作还是不能少的。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未来三天,阵雨或雷阵雨会
  • 迎接杭州亚运会,富阳交通这样干→

  • 为集中力量打好“交通迎亚运,服务大提升”攻坚战,持续强化交通运营服务品质,为杭州亚运会提供“畅通、快捷、舒适、安全”的路域环境,8月15日,富阳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了全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