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瞭望》周刊聚焦吉林 白雪换白银 做好“雪文章”

日期: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台收集编辑:吉林广播电视台

 

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处于全国冰雪资源优良级梯队,吉林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冰雪产业沃土。

近年来,吉林积极探索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持续强化,中游的服务端抢占新市场、打造新品牌、释放新动能,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下游的消费端持续提升吸引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吉林冰雪经济稳居国内第一方阵,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接待总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本雪季以来,吉林冰雪全面开花:长春冰雪节、吉林市雾凇冰雪节、通化市冰葡萄酒节、松原市查干湖冬捕节、白城市雪雕大赛、长白山粉雪节……各类冰雪主题活动在各市(州)次第绽放,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原标题:《瞭望》周刊聚焦吉林 白雪换白银 做好“雪文章”

编辑:张靓靓


相关阅读

  • 嬉冰雪,看花灯,营口打卡地+1

  • 近日,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新增嬉冰雪打卡地——北海冰雪嘉年华。北海冰雪嘉年华位于辽宁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景区内的银沙滩海滨浴场区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园区内共包
  •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河北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 《河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 明年全省冰雪赛事活动不少于1200场次河北日报讯(记者赵瑞雪)2023年12月26日,省体育局、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工信
  • 哈尔滨地铁2024年冰雪季主题纪念票明日开售

  • 记者从哈尔滨地铁集团获悉,为倡导绿色出行、助力哈市冰雪旅游,地铁集团将于冰雪节开幕当天(1月5日)开展2024年冰雪季主题纪念票发行活动,纪念票售价80元/张,每张纪念票可不计里程
  • 第40届国际冰雪节明天启幕,哈尔滨放假1天

  • 1月5日对哈尔滨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假期。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4年哈尔滨市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冰雪节2024年1月5日(星期五)公休1天。明天,第40届中国·哈尔滨
  • 吉林市昌邑区百年东市非遗文化大道正式开街

  • 2024年1月1日下午16时58分,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吉林市昌邑区百年东市非遗文化大道开街仪式举行。据了解,百年东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承载了吉林市商业发展史的变迁与吉林市市民的浓

热门文章

  • 一树白梅迎春来

  • 视频制作 记者 胡龙召2月1日,位于宁波市东钱湖陶公岛的一株白梅绽放迎春。这株白梅有20多年的树龄,高约7米,12米左右的树冠像一把洁白的雨伞,清雅美丽。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是东钱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 夏季最适合老年人旅游的十大旅游圣地

  • 炎炎夏日,你是否也来一场避暑之旅。游览祖国名胜古迹、奇山秀水,漫步在山间小路,容身于翠绿之中,既赏心悦目,又增长见识,强身健体。对于老年人来说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那么哪些地
  • 中原名寺月山寺,一座掩映在青山里的古寺(原创)

  • 坐落于太行山南麓的博爱县,它虽然设县只有几十年,但却是焦作的“宝藏”县城,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在仅有4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面,我

最新文章

  • 算法技术的法律规制研究

  • 一、算法的法律问题与传统法律规制的困境算法可简单理解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只要给定初始条件,这一系列指令就会自动给出相应的答案。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算法
  • 荔波:枇杷树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 正值冬季,走进荔波县朝阳镇板麦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映入眼帘,满目翠绿的枇杷树间,洁白素雅的枇杷花一团团、一簇簇地盛放,在冬天肆意绽放着勃勃生机。这片种满“大五星”品种的枇
  • 平塘县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 为提高乡村振兴人才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塘县不断从提升电商骨干和致富带头人综合水平、政策落实、技能培训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 哈尔滨的“火”,能复制吗?

  • “哈尔滨火了”,成为这个冬天最不需要论证的事实之一。据统计,元旦期间,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全面赶超2019年,达到
  • 流感季消毒需小心!女子被84消毒液烧伤角膜

  •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彭锦云 杨兰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有些市民因为消毒不慎,引发了一系列“伤眼”问题。六旬老人在家调配消毒液时,不慎将84消毒液溅入双眼,险些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