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寻访晋地千年古城大同(一):帝君庙、关帝庙、九龙壁

日期: 来源:心尧九十八谈收集编辑:心尧九十八谈

想再游晋地想了很久,始终没有动身。前些日子看过的那本《山西古建筑地图》最终促成了我们这趟6天5晚的山西行。

虽然只去了大同和太原两个地方,但觉得时间还是短了,不得不舍弃了一些计划内的景点。

当然,在每天的路程中也遇到不少意外之喜,和许多不曾期待的老建筑相遇。

旅行就是这样,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无论善缘还是孽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到家中,脑海里翻腾着这一路上的林林总总。像是将开未开的一锅水,冒着无数的小泡泡,咕嘟嘟地讲个不停。

容我熄了火,让这一锅水慢慢平静下来。慢慢整理照片,慢慢码字,慢慢重温这趟短暂却深刻的旅行。

大同老城是我们这次探访的一大重点,城里包含着很多重要的历史建筑,需要分不同区域来游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咱们先以文庙为起点,转转这一带吧。

(1)大同府文庙:

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

这段出自《魏书·世祖纪》的话,为我们揭示出大同府文庙的特殊地位。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五年(413)下诏“祀孔子于国学”,世祖(拓跋焘)始光三年(426)“起太学于城东”。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于学校设立的孔庙,祭祀孔子。可以说元魏平城(今大同)中书学开创了中国府学的先河,大同府文庙成为孔子家乡之外的第一座文庙。

** 以颜渊配:

意在表明孔庙随祀阵容庞大,彰显威仪。随祀人员中尊者称“配享”,卑者称“从祀”。中国孔庙的“四配”分别为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颜子(颜渊)在“四配”中位列第一,其地位起始于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首祀孔子七十二弟子之时。

** 中书学:

北魏官署名。明元帝改国子学为中书学,归中书省管辖,置教授博士,是培养高级统治人材的学校。主要招收鲜卑及汉人士族子弟为学生。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复改为国子学。

明朝初期,在云中驿基础上改建大同府文庙。明代《大同府志》中记载:“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1375)建为府学,二十九年(1396)以府学为代藩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

梳理大同府文庙的历史着实用了一些时间,之前对北魏这段往事所知甚少,为数不多了解的一些又不那么深入。这次的大同之行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的绝佳机会。

熟悉完历史,再来看看文庙的建筑布局情况吧。

大同文庙是一组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原本的布局为三个群组:

一是祭祀场所:孔庙、云路坊、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和尊经阁。

东西两侧建有义路坊、礼门坊、斋明厅、洁清厅、东庑、西庑、神库、神厨,另外还配有乡贤祠。

大成殿是文庙最重要的建筑,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清顺治、乾隆时期多次重修。大殿置于月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采用彻上露明造。

二是讲学场所:大门、仪门,明伦堂和东西斋房。

三是教育机构:教授署和训导署。

以上是文庙最初的样子,后来大部分建筑塌毁废弃。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同六中迁入时,仅存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戟门六处建筑。

2008年大同六中迁出,文物部门依史籍对文庙进行了原样复建,并修复了残存的六处建筑。

我们参观的那天碰到几名学生,对着孔子像认真地躬身拜谒。

治学严谨,以求甚解,尊师明礼,恭良有序,是孔子遗赠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2)帝君庙:

好事最是读书,莫贪身外虚荣

帝君庙就在文庙后面,是一处1981年公布的大同市级文保。

始建年代不详,有说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时任大同巡抚贾应元修建,供奉文昌帝君。后损毁严重,仅存大殿和两偏殿。

2010年开始全面整修,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为大同道教协会所在地,与上文中的文庙为同一建筑群。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民间俗称文曲星,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左右侍童为天聋、地哑,是中国历代科考仕子的守护神。过去读书人经常来帝君庙祭拜,以保功名。

帝君庙坐北朝南,建筑整体轮廓规正、结构严谨、疏密得当。庙门、帝君殿、玉皇阁由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一字排开。

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一层的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托塔天王,二层的藏书楼为明代遗存。

(3)关帝庙:

大同古城内唯一一座元代大殿

人们祭祀关公的传统由来已久,不单在中国,世界范围内也留存着有众多的关帝庙。

大同关帝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清屡有修建。该庙以其恢宏的建筑格局、保留完整的元代主殿,于201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主殿外,其余建筑均为2008年复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过殿、主殿、春秋楼;两侧建有钟鼓楼、名将祠、武侯祠、结义堂、财神殿与奶奶殿。

主殿坐落于整组建筑的中心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是大同市内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

主殿前的抱厦(献殿)为清代增建,呈勾连搭卷棚式,目的是为了增加祭祀活动的面积。

殿内各间均设木质重檐神龛,雕工精细。清代增置平綦藻井,绘制金龙图案,栩栩如生。

关帝庙内还保存着几通石碑,大多字迹已漫漶不清,只有一通比较清晰完整,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理郡城四门坡弔桥碑记》。

这个“弔”字读作diào,同吊。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明代大同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这块石碑记录了清光绪年间修理四门外吊桥的始末。

关帝庙里的游客明显比前两处多了不少,看来关公在大家心里的地位依旧很崇高,而且关于关公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我们对他似乎更加熟悉。

两侧的偏殿中有一座奶奶殿,第一眼看过去觉得跟关帝庙有些不搭,在殿前也并未见到介绍。

回来之后查阅各种文章,得知奶奶殿供奉的是曹奶奶塑像。曹奶奶原是碧霞元君座下掌管混元金斗的两面侍者,总是用笑脸把小孩送给人间的夫妇,也常常如瘟神般把孩子夺走。她往来于人间和阴曹地府,故被称为“曹奶奶”。

据说这是在大同和晋北地区流传甚广的一段神话,还挺出神入化的。连神仙都有两面性,何况人呢。

不过我的疑问依旧没有得到解答,为什么关帝庙里会有这样一座奶奶殿呢?

临走时在面前广场看到一座古朴的戏台,悬挂“演真楼”匾额,为清代建筑。每逢关羽生辰和庙会,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典,精彩戏剧轮番上演。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碰上哟~

(4)九龙壁:

代王府前照壁阻碍交通,整体南移28米

今天最后一处写写大同九龙壁吧,引用《山西古建筑地图》中的一段话:

“九龙壁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照壁。府邸毁于崇祯末年战火,仅存九龙壁及壁前龙池,清代以后有修缮。1954年因城市建设,将九龙壁原状整体向南迁移了28米。”

大同的九龙壁比北京故宫的那座还要高大,比北海的九龙壁还早250年,据说是全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

关于九龙壁的来龙去脉网上一搜一大堆,我就不多描述了。好在不是毁了以后重新复制的。

在九龙壁东侧的长廊里,遗存历代重修碑五通,很少有游人涉足,可以安静地观碑。

长廊北墙上嵌有一块乾隆五十六年(1791)石刻《九龙壁记》,字迹基本完好,清晰可辩认。

在九龙壁景区的出口处有一个小展厅,常设《来龙去脉——龙壁文化展》,有时间的话不妨看看。

————

感谢一直看到结尾的大家伙儿,图文比较长。码字修图虽然辛苦但是值得,也很快乐。

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成了价值。

相关阅读

  • 游迎泽 读历史丨一座庙的前世今生

  • 数百年间,文庙的重重红墙,片片青瓦,早已成为了时间的载体。然而,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太原文庙,并不是最初的那座文庙。文庙的前身,是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太原府文庙。
  • 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

  • 武威市重点文化旅游景点展播②飞檐凌空,牌匾林立,古树参天,灰瓦红墙。走进武威文庙,站在庄严、古香的门坊下,仿佛置身于千年前,在聆听圣贤的谆谆诲言。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
  • 今日海报·太康文庙

  • 来源:周口日报视觉设计中心太康文庙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关回族镇簧学街北侧,俗称学宫,原为府学。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 “卷”到家门口的活动,快来看看~

  • 这个“五一”假期长春向大家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这座城市不仅风景宜人文化活动同样令人回味无穷精彩不停赶快和文旅君一起看看吧!01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
  • 关帝庙发现老周口商业诚信碑刻

  • 童建军 秦刘威“故犯条规,公议罚戏三台、银十两,入诸会馆公用以儆永远。是为序”。这段生动有趣的文字出自周口山陕会馆即今周口关帝庙里的《众商议立行规序碑记》,该碑刻是近

热门文章

  • 热吗?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绿洲笑对热浪

  •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在丝路之上被遗忘。”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牙湾》,描绘了濒临消失的沙漠绿洲——敦煌月牙泉。在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北麓,有一弯泉水,形似月牙而得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最新文章

  • 为音乐后辈留下的点点星光

  • 4月28日,中央歌剧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知名作曲家、一级作曲家王世光遽然病逝,享年82岁。他生前创作了《第一百个新娘》《马可·波罗》《山林之梦》《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