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章 琳
日前,《浙江临安“村庄经营”探索共富新路》一文发在第14期《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简报》上,向全国推广临安“村庄经营”做法。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信息专报》形式呈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积极探索“村庄经营”模式,激活市场力量振兴乡村,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搭建平台,公开招募市场化团队驻村运营,引导资金、科技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形成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政府出规则、“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的乡村振兴共同体,破解招商难、造血难、引才难、增收难问题,开辟农民农村共富新路径。截至2022年12月,临安区共有19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22个村庄开展经营。运营商“以商招商”社会投资项目102个,为本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1350余个。累计实现旅游收入7.1亿元,村集体收入增加9112万元,村民收入增加2820万元。
一、村集体出资源
“村庄经营”模式中,村集体招募运营商签约成立运营公司盘活乡村沉睡资源。村集体不出资,不干涉公司日常经营,以游客中心、停车场等使用权入股。村合作社收储村民闲置资源转让给运营商经营。村委会除年底分红外,每年可获得5—30万元保底回报。村集体还可成立企业承接乡村运营相关延展业务获利。例如,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招募运营商进驻后,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投资1.2亿元,打造梯田小火车等业态近20个,村民增收700余万元。村集体企业依靠租赁、流转及承接小型项目等,两年实现经济效益357.6万元。杨溪村依托孝子陈斗龙、忠臣韩世忠等“忠孝文化”资源,与运营商合作开发“忠孝学堂”,吸引学生上午听课、下午观光,旅游收入让村集体经济翻番,村民增收20%以上。
二、市场出运营
“村庄经营”团队遵循市场规律,尽可能减少风险,增加收益。运营商与村集体签订10—30年运营协议,双方效益共创、风险共担。运营商以资金入股并承担日常费用,组建专门团队驻村办公,一方面创新运用资源调查、主题策划、线路设计等方法盘活乡村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业态打造、社会合作等“以商招商”吸引社会投资,整村化、系统化推进资源集约利用,让沉睡资产焕发生机。例如,洪村运营商将废弃渣土场改成露营基地,两个月收入突破70万元;发动赋闲妇女成立“乡村厨娘会”,开办7家“洪运家宴”;流转197亩荒芜稻田打造“径山阳坡禅米”品牌,村集体增收22万元。
三、政府出规则
政府并不因运营商“进村”就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引导各方遵循“游戏规则”。一是出台村庄经营导则,规范完善运营商招募标准和流程,保护村民参与和决策权利。二是建立考核奖励办法,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运营商考核评估,合格者根据得分给予20—100万元资金补助。三是组建村落景区营销中心,组织7家运营商设立营销中心,“抱团作战”对外推广区域文旅品牌。四是实施专家问诊制度,每周带领专家进村走访,开具“问诊单”研提改进建议。2022年共开出问诊单57张,建议280余条。
四、“能人”出智慧
乡村振兴“能人”主要是在外求学、创业成功后回乡的当地人。他们有乡村情怀,希望家乡繁荣发展、共同富裕,愿意汇集到村庄经营平台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例如,高虹镇石门村青年娄敏,创办传媒公司后回乡应聘成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首位“运营师”,流转土地1800亩,为村集体增收150余万元,直接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洪村青年任银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与村委会、运营商共同投资30万元创办咖啡吧,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保底回报。目前,临安区有9个村组建青年乡贤会,共吸引948名返乡青年回村创业就业。
五、村民出力量
村民是乡村“主人翁”。“村庄经营”充分激发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村民作为股东可将自然资源以及房产等入股或租让给运营商经营,作为劳动者可在家门口就业,作为农民可出售农产品获益,从而通过租金、分红、薪金、销售等实现增收。例如,太湖源镇指南村村民依托太湖源旅游板块建设83家农家乐,村人均收入10年增长5倍达5万多元。石门村村民在“龙门客栈”民宿工作,年收入达5万元。大山村村民家酿土酒经运营商统一包装后,年收入达18万元。
总的看,振兴乡村、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临安区“村庄经营”模式充分运用乡村市场化改革,解决了“乡村产业谁来经营、怎么经营”的关键问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市场化,运营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经济体,不是简单的政府“施工队”;二是决策科学化,运营和建设决策高度服从市场规律,而非服从政府意志;三是分工精细化,村民是主人、村委会是股东、运营商是“主角”、投资商是“配角”、专家是“师爷”、政府“跑龙套”,各方分工合作,共建共享;四是布局系统化,项目布局注重对整村资源的系统性运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五是管理企业化,以企业方式进行专业化、人性化管理,而非政府或村委会的行政管理。
目前,临安区经营村庄的理念和引入市场主体发展乡村的探索,已传遍浙江、走向全国。例如,绍兴市新昌县全县推广“村庄经营”,253个行政村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增加到159个,村集体总收入增长18%。河南省洛阳市高规格在全市召开大会,邀请临安区专家现身说法在全市推广经验。安徽省庐江县开启“村庄经营”后,半年成功招引景域驴妈妈、花间堂等多家知名企业培育32个网红打卡点。村庄经营正形成一条高效率、可持续、惠民生的农民农村共富新路径,成为破解缺市场、缺人才、缺资源等乡村振兴痛点的管用“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