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非遗旅游带火了苗乡侗寨

日期: 来源:中国旅游报收集编辑:中国旅游报

今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10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稳步推动实验区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保护先行 留住发展空间

“民族文化需要有人传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传承非遗,让非遗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在锦屏县,非遗传承人李开琼边说边忙着锻造着手中的银饰,从她手里锻造出的银饰,结合了传统意象和现代元素,颇有艺术价值。

苗族银饰、刺绣蜡染……一项项非遗技艺正在匠人们手里薪火相传。如何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黔东南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自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黔东南州先后出台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锦屏文书保护条例、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等十余项地方性法规,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积极推动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建设,现已记录储存图片2万余张、视频1万余条、音频500多小时。

黔东南州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同行。设立专门机构,建立起完整的国家、省、州、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制定出台《州级非遗传承人年度考核办法》,对传承人进行动态监测。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还设立了州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项资金、非遗保护资金等专项资金,累计投放近30亿元。

旅游赋能 实现业态创新

在黎平县肇兴侗寨景区,观看寨门迎宾表演、听侗族大歌、体验极具民族特色的靛染等成为游客热门打卡项目。

在肇兴侗品源靛染体验店,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来挑选精美的靛染制品。“游客多时,一天有600余人到店体验。”该店负责人、靛染技艺传承人陆勇妹说。

多年来,黔东南州积极探索以“非遗体验”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体验,不断满足游客需求。“我们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走上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道路。”黔东南州非遗中心主任方大文说。

为此,黔东南州创新推出了“魅力黔东南多彩非遗体验走廊”“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等以非遗为主题的体验游、研学游产品。

黔东南州还积极挖掘节日文化,以苗年、侗年、苗族姊妹节、苗族鼓藏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为契机,打造“千村百节”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并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台江施洞苗族独木龙舟节等活动,增强了非遗传承发展活力。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实验区累计接待游客4.83亿人次,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200亿元,其中,“非遗+旅游”占旅游综合收入的50%以上。

融合共生 增添内生动力

黔东南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不断寻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努力让非遗活起来。

走进丹寨县“银匠村”,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响于耳畔,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王国春正专心地刻画手中的银饰。

2019年,王国春投资建设“银匠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拥有非遗手工技艺传承培训基地、体验工坊、高校实训基地等功能区,吸引了银饰、蜡染、鸟笼等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其传承人入驻于此,带动上百人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银匠村’的功能和产业布局,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王国春说。

在从江县祖英刺绣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丝线翻飞。依托市场化发展,公司不断开发出具有时尚元素的服饰、首饰、箱包、鞋类等产品,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员工每月工资普遍可达两三千元,熟练工可达5000多元。”公司创始人韦祖英说。

纵观黔东南州,在众多优秀非遗传承人的带动下,360余家非遗传习基地、105个非遗就业工坊相继建成,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黔东南州让非遗留住了根基,获得了传承,焕发了新生,描绘了乡村盛景。而未来,黔东南州将以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起点,不断擦亮黔东南民族文化这张金名片。(作者:何瀚章;编辑:葛泳江)

原题:《非遗旅游带火了苗乡侗寨——黔东南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纪实》

相关阅读

  • 比春节更盛大、更隆重!兴文苗族花山节即将开启

  • 图片来源:最美兴文春风习习,吹绿了兴文的山,石海涌浪,那是曾经的波涛翻滚,天坑深邃,诉说着沧桑的故事,僰人悬棺,蕴藏古老的秘密。图片来源:兴文文旅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四月,不负春日好时
  • 五一,千万别去这几个村

  •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山里都是好风光作者:小贝校稿:朝乾 / 编辑:澄澈随着又一个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很多旅行达人已然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躁动,准
  • 马散村文旅融合 让乡村游“热起来”

  • 马散村永俄寨位于中缅边境线上,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勐卡镇传统的佤族村寨,较好地保留了佤族原始建筑元素及生活习俗。 近年来,当地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边境村寨发展,通过发展边关
  • 这个四月,兴文一系列文旅活动带你感受春意

  • 这个春天,兴文处处美如仙境僰王山镇玉屏社区村千亩油菜芳香醉人兴文石海䗴·露营地满目苍翠、云雾缭绕山间大河苗族乡九龙山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蔚为壮观大坝苗族乡芭茅

热门文章

  • 热吗?世界上最美的沙漠绿洲笑对热浪

  •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在丝路之上被遗忘。”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牙湾》,描绘了濒临消失的沙漠绿洲——敦煌月牙泉。在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的鸣沙山北麓,有一弯泉水,形似月牙而得
  • 丽江摄影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

  • 文海——一片隐匿于海拔3180米的玉龙雪山山脊上的湖泊,由古老的冰蚀湖演变而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世外桃源般的村庄”、“少有的人间天堂”。听到这里便已经心动了,跟

最新文章

  • 非遗旅游带火了苗乡侗寨

  • 今年1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10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稳步推动实验区建设,民族文化保
  • 成团的杨柳絮“火气大”一点就着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这几天,团团雪白的杨柳絮漫天飞舞。4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警惕这漫天飞舞的“白雪”,尤其当它们聚团成堆时,极易引发火灾。 
  • 紧绷的风筝线“锋如刀”一碰就伤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宋俊峰)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很多人喜欢去户外放风筝。不过,最近屡屡发生因风筝线引发意外,进而导致人员受伤的情况。4月17日,山西消防提醒,看似“柔弱”的风筝线
  • 羊群迷失高速公路民警化身“羊倌”保安全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晶 实习生 王琪)“咩咩咩……”高速公路上传来一阵叫声,定睛一看,竟是一群羊在走着。4月18日下午,高速三支队九大队民警在左黎高速执行巡逻任务至桐峪大桥
  • 太原立法保护“锦绣太原城”

  •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飞飞)太原作为一座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太原市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守护好“锦绣太原城”,4月19日上午,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