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没叛明,还被冤杀了,这个大臣真降了后金,崇祯却不敢得罪

2016-12-31 20:44

影视剧中的祖大寿

熟悉明末历史的人都知道,后人对于崇祯皇帝有一个很经典的评价,叫做“刻薄寡恩”,就是说他冷酷无情,敏感多疑,极少施恩于人,太过暴戾凶狠。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错杀了袁崇焕,酿成了千古奇冤。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冷血的人,居然也有自己不敢得罪的大臣。袁崇焕没有投降后金,他仅凭怀疑,说杀就杀;而这个大臣是货真价实的投降过皇太极,回来后崇祯皇帝竟然还极力讨好。这个人究竟是谁?

他就是明末著名将领祖大寿。

祖大寿出身于武将世家,明代天启初年,祖大寿在广宁巡抚王化贞营中,一开始任中军游击,后来因为军功赫赫,官至总兵,驻守锦州。

在明末军事系统中,祖大寿的部队是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战斗力很强。由于他的部队中有一批祖姓将领,所以人们通常称他们为“祖家将”,祖大寿是这支部队当仁不让的核心,同时宁远总兵吴三桂又是他的外甥,所以祖大寿在山海关外明军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就可想而知。

可以说,袁崇焕威震辽东之时,祖大寿是袁崇焕手下最重要的一员干将。

1629年,也就是崇祯二年,袁崇焕因崇祯的敏感多疑而被下狱,祖大寿悲愤交加,振臂一呼,率所部哗变出走,崇祯皇帝一下子就慌了,无奈之下让袁崇焕写信劝祖大寿回来,还派出兵部尚书孙承宗过去,宣圣谕,好言安抚,给赏赐,这才让祖大寿回到明军编制。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真正忠于皇帝的将领,皇帝说杀也就杀了;而有个人想法,甚至在皇帝胡来时敢反水的将领,反而总是令皇帝有所忌惮。

祖大寿回来后的第二年,率兵参加收复河北永平等四城的战役,因军功被晋升为太子太保,获得赏银四万两,崇祯皇帝还赐给了他“壮烈忠胆”的评语。

1631年,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被皇太极团团包围,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了皇太极,然而很快,祖大寿就溜了,跑回锦州继续抗击后金。当时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结果敏感多疑的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然而,在明朝的气数已尽的历史大背景下,单凭一两个将领显然无法扭转乾坤。1642年,祖大寿在自己镇守的锦州被后金团团围困的情况下,亲率部属开城投降,这一次,他是真降了。皇太极任命他为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1644年,清军入关,祖大寿跟随抵达北京,1656年病死在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祖大寿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人,知道在历史转折的关头调转方向,某种意义上,他并不绝对忠于大明,只忠于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为明朝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人,又在哪里?说白了,还是崇祯的刻薄寡恩,令这些人越来越少,以至于大明末日到来之时,再无擎天之柱。这历史教训实在太深了。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