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是巴国首都,如今是中国西南重镇

2017-01-05 13:09

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就有了巴国,重庆是巴国的首都。

三国时这里是蜀国的军事要地,此后历代都是重要的城市。

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曾是中国的临时首都。除山中之城的特点之外,重庆还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两江会合的要地,论山则居高临下,论水则航运发达,所以重庆不仅是战略要地,也是“中国最赋地理性格的城市”。

总体来讲,由于重庆的特殊地理特征,这个城市在视觉上比较有气势,我到重庆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此地堪称大气磅礴”。

当然,逢山钻洞,遇水搭桥,在大山大河上搞城建,无疑都是大手笔,那要比平原城市多消耗不少财力呢,需要花费更大的投资。

据说重庆正在实施从城区到各县的“八小时工程”,也就是高速公路将贯通各县,从重庆市区到所辖各县最远不超过八小时车程,对于重庆这个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的山区来说,修高速公路必然要大量穿山洞、造桥梁,确实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巨大工程。

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3100万),也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虽然城区内比较豪华和漂亮,但周围还分布着很多的贫困县。

由于地理原因,西部开发所需要的投资要比平原城市大得多,其实那些已经成熟的沿海城市应该把锦上添花的项目投资更多地投向西部,才能更快地缩小西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政策上的事情就不多谈了,下面还是谈谈对重庆城区的观感吧。

印象之一是重庆隧道多,桥梁多,甚至还有过江索道及自动扶梯,而且这些都是大型的那种,海河上的那些都算小桥,根本不可相提并论。重庆的过街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也很多,这一点天津是比不上的,在天津,行人过马路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横穿马路,但要受红绿灯限制。

重庆“山城”的称呼当之无愧。由于重庆是一座“依山就坡”而建的城市,所以建筑的错落感很强,建筑间的落差很大,山脚下有,山坡上有,山顶上还有。立交桥上的各条道路象章鱼的触手一样伸向不同高度的去处,蔚为大观。在江边,由于视野开阔,人们可以看到岸边大片的建筑,沿江公路可以看到很远,视觉冲击力很强。

整个城市看上去极具立体感,而不像平原城市那样建筑在一个固定高度的平面上。

重庆城区有两江穿过——嘉陵江和长江。那是两条大川,在嘉陵江和长江上的大桥,无论长度和高度,都不是海河上的桥所能相比。为减少交通压力,嘉陵江上连通渝中区和渝北区的大桥竟然是并排双桥,一座是嘉陵江大桥,一座是澳门投资的渝澳大桥,分不同方向相对行驶,从渝中区去渝北区走嘉陵江大桥,反之则走渝澳大桥,而且现在都已经不收费了。从这两座桥上看岸边山坡上成片的高楼和沿岸蜿蜒的公路,其磅礴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样说也不排除因我从平原而来,才会这样少见多怪,呵呵。

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汇合,两江汇合处就是著名的朝天门码头。朝天门码头有个广场,从朝天门广场,俯视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的江水汇合到一起,嘉陵江水是绿色的,而长江则是土黄色的。待两江并入长江后,就全是土黄色的了,可见长江从上游水土流失已经很严重。

印象之二是重庆的高楼多。重庆高楼成片,远处看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即使是旧房子,也多是楼房,这一点与天津大面积的平房形成鲜明对照。天津近些年才使平房少起来,楼房多起来,但目前还参差不齐,还有大量的平房需要拆除,而重庆却早已经是高楼成片了。在解放碑一带的商业街,1950年的解放碑埋在高楼群中,如果不是在十字路口的中央,其高度并不显眼,而周围密集的高楼使天空几乎快成了天井,类似新加坡莱佛士坊金融区一带的高楼群。其他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一带、石桥铺高新技术园区一带的高楼也非常密集。当然,我去的地方还不多,无法举出更多的例子,但在多次长长的乘车途中观察后得到的感觉是没错的,那就是楼房多平房少,连旧城的老房子也以楼为主,大概和山城寸土寸金的地基有关,所以不会象平原一样浪费资源。

印象之三是重庆的上下坡多,楼梯也多。这是山城的特点,据说朝天门码头就有数百级台阶。每天很多重庆人出来进去都得上上下下,上升和下降是每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除非不出门。更有意思的是,一座大厦的一楼有大门进出,六层的另一面居然还有大门进出,因为一楼的路在山脚,六楼的路在山坡,等于一座楼可以有上端下端两层进出口,呵呵。

因为上下坡多,所以重庆的交通工具中没有自行车。因为家家没有自行车,重庆的出租司机比天津的出租司机更容易挣到钱。虽然坡度大,但不影响车速,重庆的车速普遍都快,包括公共电汽车,而在天津汽车走平地的速度都会像牛车一样。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