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走西口”是叛国行为

2017-01-15 16:17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那个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这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一首以民族小调改编的歌曲《走西口》,从那时流传至今,这个曲调几乎人人能够哼唱起来,歌曲中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分别之时的不舍之情,歌曲悠远动人,而走西口这个名词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入百姓的视野。

在清朝时期,有一首民间小调描述咸丰年间的走西口:咸丰整五年,山西遭年限,有钱的人粮满仓,没钱的人儿真可怜,刚刚新婚不久,太春去借粮,一颗没借着,一颗都没借着,两眼泪汪汪,回到家后就要走西口,非常悲惨、悲切呀,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走西口,否则的话就活活地饿死。这首民间小调记录了大清咸丰年间太春和他的新婚妻子玉莲作为农民遇到了他们最不想遇到的事情——灾荒。

像咸丰年间的灾荒一样,从清兵入关统治华夏大地之日起,中国西北地区山西、陕西等地天灾非常频繁。山西境内大小灾荒七十多次,最著名的就是光绪三年大旱,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这次大旱持续时间长,来势汹,以至于山西总人口损失将近一百多万,因此当时李提摩太来山西赈灾的时候,在他的著作里面就记载说,许多村庄杳无人烟、阴灿灿、犹如鬼国,许多人纷纷走口外。

咸丰年间的天灾成为了太春、玉莲走西口故事的前因,然而走西口的历史却并非是咸丰年间发生的事情,如果溯源的话,明朝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走西口。

明朝末年,在中原地区,首先从边民开始,然后是长城沿边的老百姓,后来还有军队都跑出去了。它们都是因为在内地生存艰难而出去的,有些士兵哗变偷偷地跑出去了,还有一些犯罪的人也偷偷地越墙,防守再严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这可以说是早期的走西口。

这些偷偷跑出去的士兵和罪犯,他们的目的地是西北关外蒙古族地区,在明朝期间,关内外的关系远不如清朝时期那样和谐,当时西部边关一直战乱不断,明长城的修建也是为了防御蒙古元朝后裔的突袭,而这些逃到关外的人,在当时完全是逃亡敌国的叛国行为。

分享到: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1 and titlepic <>"" order by onclick DESC limit 4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