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冬病夏养正当时

2017-06-21 18:04

核心提示:每到夏至节气,气温开始显著升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较快。在此气候条件下,部分疾病开始频发。医生认为,这时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礼记》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今日夏至。《恪遵宪度抄本》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是六月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到来。每到夏至节气,气温开始显著升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较快。在此气候条件下,部分疾病开始频发。医生认为,这时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易高发热伤风

夏至天气愈发炎热,人们开始大量流汗,或在洗澡后毛孔张开时,身体需要散热,如果此时直接吹空调或电风扇,会使人体散热机能降低,扰乱身体的生理规律,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杨戈称,此时病毒易趁机侵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热伤风”感冒。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夏至以后,我国部分地区湿热更重,人体如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就会出现小便黄短,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另外杨戈直言,随着日照增强、紫外线愈发强烈,不仅日光性皮炎极易频发,而且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易感到心浮气躁,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的人群需注意身体健康。

少食辛热食物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至节气想要预防疾病发生,人们应首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忌恼怒忧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饮食方面,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少食辛热之品。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

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以上讲的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丁酉年夏至节气方

著名中医吕英认为,夏至一阴生。2017丁酉年芒种节气之后,临床多出现外热内寒、上燥下湿之口臭、鼻干、足癣、痔疮发作、半夜易醒、既欲凉饮又欲香口辛辣食物;严重者出现哮喘、腹痛、不思饮食、精神疲惫。若天之寒热变化致身体明显不适者,须即时就医诊治,若有上述病机端倪者,遵内经少阳属肾,肾上连肺,固将二脏之理,可服下面节气方。

南豆花5克、苇茎10克、甘草3克、菟丝子10克。加水300毫升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煮取45毫升,分3人饮用。

(本方由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吕英医生提供)

“养阳”需要多管齐下

如何“养阳”?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李姝淳说,需要从起居、饮食、运动、穴位按摩和沐足多个方面着手。

早上七八点时,可以到室外晒晒太阳。此时阳光不是很强烈,但也能使人体补充阳气,而且还不容易出汗、晒伤。值得提醒的是,运动时要避免大汗淋漓,即使出汗了也要尽快换上干爽的衣服,避免受凉诱发疾病。

饮食方面,对于鹿茸、人参、羊肉这类温补的食物,如果吃后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则不妨多吃一点,平时做菜时还可以多加一些姜、葱、花椒、茴香、八角等温性的作料。不过,阴虚体质的人补阳容易过温过燥,会进一步劫杀阴液,导致身体更虚,因此要尽量避免摄入温燥的食物。另外,生冷饮食要适量。夏天很多人贪图凉快,喜欢把各种水果都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其实,新鲜的水果对身体是最有益的,一经冷冻,水果的性质就变得寒凉了,尤其是被称为“天然白虎汤”的西瓜,冰冻之后更是凉上加凉。因此,像冷冻水果、饮料、酒水、刺身这些性凉的食物,浅尝辄止即可,而且别吃得过急过猛,否则人体的阳气就要受到很大的损耗。

穴位按摩也有助于养阳,但配合沐足效果更好。按摩可按照人体的穴位图,分别按一按两边的足三里、涌泉、三阴交这三个主穴和手上的内关、合谷这两个配穴,每个穴位按一分钟即可。

提供两个沐足方:1,巴戟天30克、桂枝20克、艾叶30克、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煮中药40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掺水泡脚,每次泡25分钟左右;2,葱白3到5寸、花椒30克、生姜3到5片,煮中药20分钟,将中药倒入木桶,先熏蒸,后泡脚,每次泡25分钟左右。

不同病“养阳”有区别

除了以上通用的“养阳”方法外,每种寒性疾病的患者各自还有不少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虚人感冒:容易感冒,一受凉就打喷嚏、头痛

1、注意保暖,切忌穿“薄、露、透”的衣服,在空调房的时候要多带件衣服或披肩。

2、多吃补阳气特别是补肺阳、肺气的食物,比如北芪党参煲猪蹍。在无症状或有点发作的先兆时可吃点“玉屏风颗粒”,也可以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3、应以轻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比如快慢走、爬山、跳绳、踢毽子等,运动要避免在太阳底下进行,尽量留在室内或树阴下,以身体隐隐出汗为度。

寒性哮喘:吃冷的东西或受风就哮喘,痰清稀,为白色泡沫痰

1、避免到有刺激性气味、粉尘多的地方。

2、要避免诱发“夙痰”,应少吃“发物”,如虾、鸡、芋头、牛肉等。为预防起见,平时可服用陈夏六君丸。

3、各种运动都可以尝试,但要以自己呼吸顺畅为度,地点最好选择在空气清新的室外。

寒性胃痛:吃冷的东西就胃痛,喝热水或用手按胃部会感觉舒服一点

1、睡觉时一定要在肚子上盖点东西,否则很容易寒邪直中,加重胃痛。

2、要保护好自己的胃,戒口非常重要。冷冻的东西一概不能吃,包括冻酸奶、凉菜、日本寿司、刺身等。海带绿豆汤性凉,也最好少喝。日常喝白胡椒腐竹白果猪肚汤或吃附子理中丸或都能作预防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手部疾患为主,关节疼痛、变形,天气变化病情就加重

1、患者夏天手不能湿冷水,早上起来时最好能用热水泡一泡,能缓解僵硬的症状。平时也要注意保暖,空调不能开太低,也不能对着风口吹。

2、手部可以做一些握按摩球、握苹果等抓拿运动,以不产生疼痛为度。体质比较好的人全身性的运动不受影响。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