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天下,依靠的是什么,没有采用的又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中国分裂最长的时期,就当属春秋战国时期了。在这一时期,周天子政令不出京畿地区,天下诸侯纷争不断。

大家还知道,这分裂时期的终结者,是秦国。

其实这个,在当时就有人能看到。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各代君王励精图治,在战国七雄的实力中,逐渐拔尖。虽然六大战国数次合纵进攻秦国,但终究以失败告终。

那么,秦统一六国,到底依靠的是什么呢?自古以来,这个话题,就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有人说,当属商鞅变法啊。毕竟,这种以法家思想治国的方法,在战国时期发挥的很好,它调动了秦国这个战争机器,使得秦国在对外兼并中屡屡胜利。

还有人说,是秦国的军队的功劳,毕竟,仗是靠兵士打得。秦国在对外作战中,胜多负少,就与军队的强大的战斗力有关。像三晋合力进攻秦国的函谷关之战,秦国不是照样赢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国富民强的必然性结果,只要你的国力强大,对外作战,耗都可以把人家耗死。像长平之战,打了三年,如果没有秦国强大的国力作支撑,白起也撑不住。

以上这些,都有道理,但也都片面,应该说,是这些条件的结合,才能使得秦统一六国。

今天不是光就为了说这个的,因为这些是秦国依靠的东西,还有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

什么呢?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因为诸侯卑秦,所以并没有什么儒学士子前往秦国,即使是在穆公时期。

但是到战国时期不一样了,我强大,我能行。所以自从孝公发求贤令开始,就有儒学士子前往秦国,到后面秦国富强以后,那些儒学士子更乐于前往秦国,讨得好前程。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得到了好的前程。但是,思想没有得到发挥,因为秦国用的是商君之法。

有人可能会说了,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就是思想专制吗?

但是你也看到了,秦国动乱很少,这也是思想基本统一下的一种好处。

思想、想法都差不多,大家依法治国,再加上“奋六世之余烈”。秦统一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