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想做开收费站的,你们非要说人家是修路的

自小米公布IPO招股书以来,朋友圈已经经历了北大“鸿浩”、腾讯没有梦想两大热点。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再次审视小米?

因为,尽管雷军和媒体虽然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但华丽的、专业的辞藻,还是让很多人尤其是米粉搞不清楚,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据传,小米有可能突破1000美金估值,对于即将改写中国互联网巨头排位这么大的事件,我想我们不能如此稀里糊涂,连它到底是家什么公司都搞不清楚。

对于小米数亿用户而言,小米就是一家手机公司,顶多算是一家销售硬件品牌公司,因为小米旗下还有手环、电饭煲、净水器等;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人,小米有电商(小米商城),有线上商店(应用商店),还通过旗下的APP和MIUI卖网络广告,同时为网络游戏导导流,它确实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目前的市场销售量和收入比例来看,小米无疑是一家硬件公司,但这只是外界和普通消费者根据直观感受定义的;雷军则不断强调小米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生怕被贴上硬件的标签,如果我们结合IPO这个时点以及资本市场的定价规则(互联网公司估值高于硬件公司),又不得不怀疑雷军有自己的小九九。

如果不带着立场,从纯商业逻辑看待小米,会不会有不同的定义呢?

小米非小米

在《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的公开信中,雷军明确说,小米创立之初,他们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做一款让自己喜欢、觉得够酷的智能手机,8个创始人中,6个工程师,两个设计师。

这样的初心和团队配置,你能说小米不是一家硬件甚至手机公司吗?之后出现全民抢购,黄牛横行,一招饥饿营销让小米手机名声大噪。还记得当年老家小城的同学,因为没抢到急的都快哭了。

当然,凭当年雷军的地位和对手机市场的了解,确实不可能只是简单做一款手机。你想一下,如果你是投资人,2010年的时候,创业者拿张PPT给你天花乱坠的讲要怎么设计、怎么配置简单的做款手机,你会投资吗?雷军也一样。

所以公开信所说的初心听听也就罢了。因为从一开始,雷军就在宣言小米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小米与华为、OPPO、VIVO本来就是两种玩法。虽然用户都在使用这些手机,但他们从你们身上赚钱的方式完全不同,你可能是小米的潜在投资者,所以别小看手中的手机。

早在2011年前后,小米在商业模式中就提出了互联网,为什么至今大家还觉得它是硬件公司呢?很简单,因为用户日常即使使用小米手机,很多互联网操作还是在BATJ、TMD这样的互联网基因更显性的APP上,即使有那么几款小米的APP,大家也不会太过在意的去定义。

更重要的是,小米自身的战略节奏也是把手机放在首位的。为什么说腾讯是互联网公司,因为从QQ、QQ空间到微信,本身就是互联网产品,由此也抓住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才有了之后众多业务的延伸;阿里的淘宝、今日头条的内容,莫不如此,所以外界对于BAT们的互联网定义毫无违和感。

而小米如果想做一家互联网公司,也要抓入口啊,但是放眼望去,从社交到电商,从出行到内容,都被占得差不多了。比较轻的线上入口难做,那就做重一点的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才是最最前端的入口。而在手机这个领域,要么像华为、联想这些本身硬件就做的不咋地,要门就是OV这些新兴玩家,不具备玩转互联网的能力。而雷军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恰恰可以解决这两大痛点,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以硬件撕开互联网的入口。

也就是说,小米最终想坐在收(互)费(联)站(网)一劳永逸的收过路费,必须先把手机硬件这条高速公(硬)路(件)修好了,并且要比别人修的更多更好。这也是雷军不断强调互联网的原因,他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小米定义成一个修路的,而是开收费站的。

Are you ok?

不断“修路”

有国家级高速还不行,省级高速和省道、县道也要修,并且还得让它们连起来。所以小米之后开始推出一些普通用户看来莫名其名的硬件,手环、电饭煲、净水器、电视等等。

当然了,每个硬件前面都要加俩字——智能,智能手环、智能电饭煲......为啥都要智能?只是跟风?too young too simple。还记得阎锡山在山西修的窄轨铁路吗,直接结果就是外省来的火车根本开不进去。小米也一样,最后他是要做互联网的,要把这些硬件全部连起来,手机智能了,手环、电饭煲不智能,怎么互联!

你不断的修路,是不是会影响到别家建筑队的生意啊,比如华为、格力。虽然你想通过修自己的路最终赚收费站的钱,但是现在还是会跟人家专业建筑队抢活儿干,这还得了。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小米和华为、格力们打得不亦乐乎,而很少与开收费站的那帮互联网公司产生直接冲突。这也为什么大家觉得小米是硬件公司的原因。

小米一边修路,一边也得想怎么把这些路连接起来的问题,毕竟连接的路越多,最终开的收费站越多,收入就越多。

所以,在修路之初,小米就不是乱修的,也得考虑先修那些容易连接的路。这些路的总称就是“智能家居”,也就是小米的米家平台。电饭煲、净水器、电视、冰箱这些也就在一室之内,连接起来相对容易。用什么连接呢?你家所有的设备想联网是不是都会用路由器?所以小米的路由器其实被给予了很大希望的,这可是交通枢纽啊,在这个枢纽可以实现各种路的连接。可惜现在来看没做好,所以这次干掉曾经负责路由器的黄吉江也不冤枉。

但是说实话,这些路不好修,和手机领域差不多,并且面临的竞争更大,标准也不统一,会给以后的连接造成很大麻烦。

单看家电厨电方面,国内有美的、格力、海尔、TCL等等老牌巨头,他们的占据国内大半壁市场。现在也开始走向智能化,也就是说,他们也在对之前的老“路”进行升级,不管怎么变,修路的经验还是比小米丰富,并且人家也希望日后建立自己的收费站。

如果按照科技公司的思维,这个时候小米应该通过比如操作系统这种软件系统方式来统一各个硬件品牌商,也就是把自己修智能公路的模板提供给传统建筑商们。最终实现无缝连接,不仅连接自家的硬件,也连接美的、格力的。

但是然并卵,小米的智能硬件本身就和人家竞争,格力的空调是不会装小米操作系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装了小米的系统,格力们以后的用户数据相当于拱手相让给小米了,谁都知道这是一块儿巨大的蛋糕,是收费站模式的核心。因此,就导致小米投资了上百家硬件公司,自己吭哧吭哧修路。

我们自己曾YY过,如果小米能够聚焦智能家居操作系统这一个软件领域,而不涉足硬件,可能会真正改变一个时代,像IOS、Android改变功能手机一样,MIUI改变家居这个巨大的硬件消费品市场,毕竟上万亿规模的家居硬件还处于非智能阶段。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小米的互联网梦想。小米推出了小爱智能音箱,说白了这是一个路由器的替代产品,雷军在提到路由器失败时,也提到“当AI时代来临,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智能音箱成为新的“道路连接器”,未来无论格力的标准,还是美的的标准,都可以在智能音箱实现兼容。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未来格力们会不会兼容还不一定,毕竟即使如此,也涉及到用户数据这一资产。

收费站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通往互联网的过程中,小米修了手机、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入口级的“硬路”,然后通过各类APP、MIUI等“软路”直接连接至电饭煲、净水器、电视、冰箱、空调等智能设备上,形成一张庞大的网络,只要用户不断的经过这些路,互联网模式就成型了。

路修好了,自然要赚钱,那就要建收费站了。所以说小米与其它纯硬件公司不同,其虽然与硬件厂商存在竞争,但不是单靠这个赚钱,所以雷军才说净利润率不超过5%。这为其获得了很大价格优势,把路修好,靠收费站赚钱。

怎么建收费站呢?现在入口处直接建几个收费站,比如应用商店和游戏,买了小米手机要下载各类APP吧,请用预装的小米牌应用商店,用户可能感觉自己没出钱,但是APP开发商要付费啊。用户不是还喜欢游戏吗,那干脆开发几款游戏,在商店推荐一下,用户下载玩游戏,总有花钱的时候吧,又在离入口不远处建了一座收费站。

小米手机搭载是MIUI操作系统,还有很多自家的APP,比如小米商城、米家等等,你要打开操作你的家用电器吧,那就推送广告,向广告主收费,所以你知道为啥经常在小米手机上看到广告了吧,人家靠的就是这个赚钱,你用了便宜手机,就要忍受广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把硬件本身也算上,手机和电饭煲也算一种收费站,你买硬件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付费。

如果这个你还听不明白,那就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去A游乐场,门票价格虽然贵,但是进去什么都可以玩;但B游乐场的门票虽然便宜,但是进去后不同的项目还要另购票。小米就是这个B游乐场,只是很多不是用直接用现金购买,而是注意力交换。

作为一家企业,最终目的还是赚钱,只是小米改变了赚钱方式,把一次性收的分成几次收,并且根据你的喜好,用了才收,不用也不用付费,算是给了用户一定的选择权。这就是互联网模式的进步。

这个模式是不是听起来很魔幻,但从商业逻辑来看,小米本质上确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他最终赚大钱的地方正是这些收费站。只是,这些收费站建立在小米的路能修多好、修多大的基础上,并且修好了能不能顺利连接起来,又能不能把收费站建立起来。

对了,还没说人家模式中的新零售,就是小米商城+线下实体店,其实就是一个宣传阵地,不断告诉你们小米修了很多路(产品),快来走(买)。

你,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