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假鞋做得那么假?是造假商又懒又傻吗?

2017-02-01 01:21

转眼已经大年初三,春节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鞋柜君还意犹未尽,窝在家里看春晚重播呢......

说到春晚,就不得不提精彩的小品节目《一个女婿半个儿》,小品中女婿与小舅子以及岳父一同对抗诈骗电话的剧情,被沈腾等人演绎得十分生动:

春晚小品《一个女婿半个儿》剧照

说到诈骗,鞋柜君就联想到了假鞋问题。近年来,造假商的技术与时俱进,再加上Nike等巨头厂商的做工越来越不走心,不少鞋友感叹:现在这真鞋越来越像假鞋,假鞋越来越像真鞋了!

的确,如今许多假鞋,即使一些资深Sneakerhead也无法辨出来(大家可以翻阅鞋柜君之前的相关文章《我们和一个鞋贩子聊了聊他被套路的经历》)。不过,仍然有这么些造假商,他们造出来的假鞋,简直假得太没水平,不少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于是就有人问了:既然做了,为何不做得逼真一些呢?这些造假商是缺钱还是缺智商啊?

假鞋之都PT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鞋柜君需要先扯点题外话。

火灾报警器问题

酒店火灾警报器

相信不少常住酒店的鞋友们有过这样的经历:报警器半夜尖叫,把所有人疏散到楼下,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它为什么这么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警报器的本身“水平有限”,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气温过高等等,因而就会产生两种错误:不该响的时候乱响(false positive/误报)和该响的时候不响(false negative/漏报)。

倘若把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它就会经常没火的时候乱响,但是有火的时候失灵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如果让警报器迟钝一些,就不会半夜里总是把人吵醒,可是真着了火它也容易不响。

警报器的灵敏度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灵敏度才是适当的,要依据 “误报”和“漏报”两种后果造成的损失大小而定。对于警报器来说,报假警损失不大,但万一火灾时它没响就糟糕了!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的灵敏一些,让它乱响几次以防万一。

不过灵敏度未必总是要越高越好。例如在法庭上,如果对嫌疑人的指控证据不充足,法庭也会像火灾报警器一样犯两个错误:把好人冤枉成坏人(false positive/误报)和把坏人当好人放了(false negative/漏报)。

此时,要是把“灵敏度”调高一点,就意味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如果把灵敏度调得低一点,就意味着“永远不冤枉一个好人”。比较一下两种情况的造成的损失,如果把一个好人误判为有罪,哪怕只有一起冤案,也会让法庭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比暂时放掉一个坏人的损失要大得多。所以大多数国家在这里会把敏感度调得比较低,宁肯漏报不要误报——这就是所谓的“疑罪从无”。

造假商不傻,被他们骗的人才真傻

那回到我们的假鞋问题上来,报警器的灵敏度和假鞋有啥联系呢?

对于假鞋制造者来说,你购买了原料,然后加工,找渠道把鞋子卖出去,其实事情还没有结束,卖假鞋也需要“信誉”保障!一旦买到假鞋的人发现不对头的地方,随时会回来找假鞋贩子的麻烦,这就导致假鞋贩子买卖失败,从而回过头与生产厂家断了生意往来,这整个供销体系就崩溃了,谁都赚不到钱,还落一个坏名声!

造假商与假鞋贩子的误报/漏报模型就是:

false positive/误报:把懂得鉴别假鞋的人勾上来买鞋。

false negative/漏报:错过了很傻很天真的购鞋者,没有骗到他们。

低仿假鞋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而如今买鞋的人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真正把假鞋当做真鞋卖掉的几率越来越小。若是造假商使了吃奶的劲,造出来仿真度极高的假鞋,就难免会有一些“懂鞋”的人上当,而这些人很可能在后续的鉴定中鉴别出假鞋,如此就增加了造假者的沟通成本。造假者因此需要雇更多的“客服”,购买更贵的假材料,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和沟通成本,还让自己后面的生意都没法做……那岂不就白忙活了?

而把鞋子做得假一些呢?那也就是漏报几率变大,造假者的成本仅仅只是:最后买鞋的人少了,骗到的钱也减少了。

因此,造假者会做出一些很假的球鞋,如果购鞋者连这么假的鞋都买,那就可能说明两点:第一,此人明知是假,但为了装B,愿意低价购入假鞋;第二,此人完全不懂得真假鞋辨别,是真的傻,把假鞋当真鞋卖给他也无妨!

对于第一种情况,这已明显形成了一种“市场需求”,虽然不能高价从他们身上牟取暴利,但是买卖可以成交,且你我心照不宣,终归还是有利可图;对于第二种情况,造假与售假者通过“低仿”鞋筛选出了真正不懂鞋的购鞋者,省去了后续沟通成本与风险,真正赚到了这些“不懂鞋”的人钱,这才是造假者要做的最终大买卖!

END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