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新老骗术“齐上阵”,别上当!

2017-01-01 01:15

年底,是各类诈骗活动的多发期,特别是不法分子新老骗术一起上,往往搞得你晕头转向、措手不及,导致不少居民一不小心就中了招,造成损失。近日,就有一些读者向本报反映,小区里频频发生陌生人敲门的情况,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为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记者专门盘点了一些常见的骗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能力,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 贺丽华

“免费”式骗局

以免费体检为幌子推销假冒药品

市民胡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小区门口张贴了能为居民进行免费体检的通知,他就按照通知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对方进行了体检,“结果体检的地方并不是正规的医院或是医疗机构,而是几名穿着像医生的人看了下,检查结果居然是全身都有毛病。”胡先生说,这时,骗子就借机推销假冒药品。

支招:治病就医,一定要去正规医疗单位进行,不要轻信此类组织方不明确的“免费体检”或“免费义诊”活动,所售药物多为假药劣药,不仅无助于治疗疾病,可能还会对身体有害。

以免费发鸡蛋等噱头诱骗老人

你是否见过这样奇怪的一幕:每天一大早就看见一群老人集体出现在一处地方,然后人人手里拿着鸡蛋,好不热闹。最近,在丹北镇就有类似的场景出现,此类骗局采取的手段通常分为五步:第一步,以免费发鸡蛋或其它礼品等噱头吸引老人听免费讲座;第二步,以关爱老人身心健康等名义博取老人的信任;第三步,以承诺退现金的方式进一步获取信任;第四步,推出年度活动诱惑老人出大价钱买套餐等;第五步,不再退款而是换购其他没有价值的产品。最终,当陆续有老人发现,他们花几千甚至上万元购买的保健品其实只需几百元时,这时所谓的工作人员早已无影无踪了。

支招:面对小恩小惠的诱惑要保持理性,老年人遇到此类情况应与家中亲戚朋友多商量,避免上当受骗。子女也应关心老人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通讯”式骗局

谎称信息泄露诱骗他人转账

市民洪女士在今年就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工作人员,称洪女士在外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欠费,可能是因为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并主动转至公安机关帮事主报案。随后,冒充公安民警的不法分子就会谎称事主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支招:公安机关在侦办案件当中确需冻结当事人银行账户的,会通过相关金融机构进行,也会让当事人到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办理,而不会让当事人将存款汇到所谓的指定安全账户。

冒充公检法诱骗他人转账

该类诈骗常见的有法院传票类诈骗,不法分子冒充法院工作人员给事主打来电话,称事主有某法院传票未领取,催促事主尽快领取,如不领取将会被强制执行。利用事主着急心理,套取事主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并以配合法院审理案件需要或缴纳案件诉讼费等为由,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账号。

支招:防范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记住公检法人员是绝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你已涉案,公检法办案也绝不会把通缉令或逮捕令邮寄到个人手中。

“上门”式骗局

以无力抚育双胞胎为名求助好心人

最近,一位30多岁的外地男子来到延陵镇松卜村,声称自己经济十分困难,特别是妻子刚刚生育了一对双胞胎,目前一家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希望村民能够慷慨解囊,帮他们渡过眼前的困境。据一位知情村民介绍,村里有部分村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人5元、有人10元等。然而,待陌生男子离开后,村民才恍然,男子并未拿出可信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辞,于是纷纷怀疑自己可能被忽悠了。

支招:遇到上门求助或者乞讨者,市民得多留个心眼,要求对方拿出证据,免得自己的善心被利用。

以公安名义上门安装报警器

年底是偷盗事件的高发期,此时居民最担心家里遭窃,因此当遇到上门推销门窗报警器,特别是那些自称公安部门或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居民通常都会降低防范心。家住东南新城的王阿姨最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前几天有两个人到她家,自称是派出所要求的,让每家每户都安装报警器。王阿姨信以为真,便花100元买了两个。事后才发现这门窗报警器实则是“三无”产品,用了没几天就坏了。

支招:各部门都不会以任何形式要求居民购买任何厂家或型号的报警器。

“网络”式骗局

网购却遇订单异常被骗账户余额

近日,市民陈小姐向记者讲述了她如何在网上被骗的经历。“因为快要过年了,准备在网上选购一件新衣,在淘宝上逛了几天后,终于选定了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陈小姐告诉记者,当时付款也很顺利,但隔天却有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人加了她的QQ,以订单异常为由,发了一个链接让她登陆办理退款。无奈,陈小姐只好点击链接并按要求输入了账号、姓名、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随后账户里剩余的2000多元钱就不翼而飞了。

支招:务必保护好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当对方试图索取密码、手机校验码等信息时,十有八九是骗子,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透露。

微信红包藏木马骗取个人信息

年底,也是红包诈骗的高发期。近日,周女士就收到了朋友用微信发来的一个抢红包的链接,上面写的是500元代金券。周女士告诉记者,领这500元的手续十分繁琐,她需要输入一大堆个人信息。从身份证到手机号,还要填写微信账户,填完了东西还要扫描二维码。让她没想到的是,不到5分钟,周女士就收到银行短信,银行卡里竟然少了200元。“好在银行卡里没有多少钱,不然肯定都被盗走了。”周女士说道。

支招:领取红包时如果需输入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敏感信息,实则暗藏钓鱼或木马软件,一旦中招,个人私密信息很可能遭受泄露。不法分子会瞄准与微信、支付宝、QQ等工具绑定的银行卡进行盗刷等,以达到行骗目的。

“公告”式骗局

楼道张贴信贷小广告暗藏贷款陷阱

春节前后向来都是消费的高峰期,由于手头紧,不少人会选择消费贷款。而在众人看来,除了透支信用卡,借贷程序最简便的还有民间借贷。王先生就曾经尝试联系过张贴在自家楼下小广告里的“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了五分钟不到的所谓个人资质审核后,便答应发放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20万元,并约我见面,签合同放贷款。”王先生告诉记者,但当他到达约定地点后,并没有见到签合同的人。这时对方打电话称,必须先汇款支付一个月利息,以此验证贷款诚信,再签合同放款。王先生担心这可能是骗局,所以最终放弃了。

支招:建议大家选择具备资质和牌照的消费信贷公司,尤其要小心民间个人无抵押贷款诈骗。这类诈骗包括一是骗取利息;二是利用信用卡套现——要求贷款人提供身份证,用身份证到银行办理信用卡,利用POS机刷卡套现交给贷款人,再向贷款人收取手续费。

小区张贴维修公告看似“正规”实为行骗

现在很多老旧小区都是敞开式管理,各色人等出入小区也很随便,这给骗子们进行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今,骗子们开始明目张胆地在小区贴“公告”,看似正规。刘阿姨就在小区内看到过这样一张公告,称近期将对小区内住户的燃气灶具进行免费检测,落款署名为“安检维修服务中心”。刘阿姨根据公告上的电话预约了检修时间。没过多久,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刘阿姨家,进门后,他在厨房“查”了十来分钟,称测到刘阿姨家燃气灶漏气。刘阿姨一听慌了神,赶紧听从对方建议更换灶具,花2600元买了一套品牌灶具。待张某走后,她试用时才发现,新灶具怎么都打不着火。她联系张某咨询,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

支招:遇到此类公告,最好打相关服务部门的客服电话咨询核实,千万不要被公告上“服务站”、“检测站”、“维修站”之类的落款忽悠,以免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