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谈全球化:英美领导地位消亡 需“重新校正”角色

2017-01-12 01:59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20年,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一,也是目前世界顶级的智库。该研究所主任罗宾·尼布利特是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近日,尼布利特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英美的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已经消亡,它们对全球化将采取更为实际的态度,各国经济增长可能要更多依靠基础设施投资。

罗宾·尼布利特

欧美要“停下来喘口气”

《参考消息》:您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英国和美国的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已经消亡”,这是为什么?

尼布利特: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目前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和英国,或者说整个欧洲都需要“停下来喘口气”,这是政治上的需要。过去一段时间,欧盟国家都想依靠欧洲一体化实现经济发展,就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但这一目标并未实现,原因就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欧盟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其他国家都没有对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失去优势的这一事实作出很好的调适。如果你要在全球化的“经济金字塔”上始终处于顶端,就要为之付出艰苦努力,比如要确保你的劳动力能接受良好教育、为他们建设基础设施。简单说,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大部分欧洲地区在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上投资不足。于是这些国家发展上更趋于内向型,试图将自身建设得更好,以重获在全球化中的领先地位。

究其本质,英国和美国选民在脱欧和总统大选中的选择就说明,他们想要重新夺回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权。这也许会成功,但可能需要5到10年。而这期间,要西方完全避免保护行为,我认为不大可能。但我也认为,欧美倒不一定会像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他们会尽力维持目前既有的全球化水平,维持关税水平,但同时“重新校正”自己在全球化中的角色,就如同中国、日本和一部分欧洲国家所做的那样,在参与全球化的同时,对自己的关键领域市场进行保护,对全球化采取更具“选择性的态度”。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英美这两个曾经的自由经济秩序旗手正在深化自由经济秩序的进程中选择后退一步。

《参考消息》:这对全球经济将意味着什么?

尼布利特:我不太能确定这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作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全球贸易量在下降,巨大的不确定性也存在,比如劳动力素质因为教育的投资不足也欠缺,今后全球经济的增长也许更多依靠各个国家自身的经济增长驱动,可能更多依靠基础设施投资。

事实上基础设施投资目前已经是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比如从中国的角度看是“一带一路”的投资,从美国的角度看也是急需基础设施投资。我曾在华盛顿工作,感受到了美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再比如英国有进一步联通南部和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种需求是全球性的。我认为,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构架下,在目前的全球化构架下,还能“挤出”增长,世界不会因为英美停止推动贸易全球化而衰退。

世界经济需要两个引擎

《参考消息》: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因为特朗普当选而产生波澜?

尼布利特:如果你仔细分析特朗普竞选期间的承诺,我认为他不大可能像他说的那样对中国进口产品增收45%的关税。他真正要强调的是,美国的制度太疯狂,以至于那些在海外生产产品、并将它们进口至美国本土的美国企业可以免缴这部分税款。也许他认为,此前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运行逻辑太顺从了,全球化的供应链能让企业实现最大利益,或许其中一部分还会通过涓滴进入社会,但如果和它所造成的工作岗位流失相比,它对国家财富增长的贡献太少了。这和美国以前的政策有很大不同。事实上,英美两国的选民已经用选票否决了这种“英国-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逻辑,也就是在国家层面打破贸易壁垒,推行自由贸易。

当前情况下,全球化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是非关税壁垒的规制融合,这恰恰是最难的。比如在最需要增长的服务领域,欧洲在这一领域就始终很难完全开放,存在保护。这一领域的开放事关欧盟的增长。在英国脱欧后,欧洲要开放服务业将变得更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全球化动力,如果美国不再推动经济全球化,我担心欧洲的增长。但是对美国而言,它自身拥有巨大的单一市场,对货物和服务开放,只要它不走向贸易保护主义,并且如特朗普所说的那样加强投资,美国倒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如果欧洲和美国实现增长,中国在经济增长“新常态”的目标下,就有更多进行经济增长试验的空间。但如果欧洲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无法实现增长,那就需要中国和美国实现增长,并且中美关系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实现世界经济增长需要至少两个引擎。

亚投行有利于力量平衡

《参考消息》:考虑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层面出现了变化,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否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

尼布利特: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政治力量发生变化,逐渐平衡,但这一变化并未在现有的多边机构中体现出来,因此这些机构需要改革。比如美国和欧洲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这就需要改变。

目前我对一种所谓“更加去中心化的多边主义”十分感兴趣。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合作,更有意识地来推动“一带一路”,这种更加开放的合作组织形式是我赞同的。我很乐见出现“地区性多边性组织”这样的合作形式,它们更积极地促进各自所在地区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实现了国际机构中的力量平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1 and titlepic <>"" order by onclick DESC limit 4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