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遗风闽西客家豪康村

2016-12-25 03:35

位于闽西上杭县下都镇汀江下游的豪康村,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客家村落,它已经有七百多年历史。当我们走近它时,感受到其古韵悠悠,人文脉脉——

七百年老屋——述德堂

豪康村 摄影:视觉厦门.紫日

一、太极两仪布局,小桥流水人家

经过下都镇南蛇渡大桥,叠岭盘旋中突现一片开阔地,“悠然见南山”意境顿生。站在沙子岗鸟瞰,环绕山形溪流曲折,布局精巧玄妙。村上方的开阔地恰似太极图,溪流将崩洪下和树屋截成两仪,纳接山岗灵瑞之气,而后峰回路转,顺着村口方向蜿蜒而去,汇入汀江。民居枕溪,小桥流水,一幅祥和的江南画卷。

开居始祖薛伯启诗云:水口龟蛇狮象全;水谗玄武库相连,秀升巽内桥相锁,凹起陂平福配天。

旧南蛇渡大桥

二、古道古屋青石板,亦农亦商走四方

走进村落,几乎看不到农田。溪岸花岗岩石垒砌,青石板铺面,形成2米多宽的街道。村民临溪临街筑屋而居,有的直接将楼台悬溪临空,形成吊脚楼般的亲水平台。最有特色的要数马夹巷口街道。它不靠溪而是靠山开辟一条商道。路面居中是长形青石板,两旁是卵石一直铺到街道尽头。让人油然而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感觉。街道商号林立,日杂店、特产店、旅馆、烟叶刨丝厂等等鳞次栉比。“家记店”兼顾邮政代办。店门联“家承商业久,店启福星多”。简三婆的“仁寿楼”旅馆开至八十年代仍有住客。烟叶刨丝是明清年代村民的主要生计,也是大屋大舍建造的资金来源。商号开至湖南、广东等地。男人主外,女人主内是村中的传统习俗。

青石板路是一大奇观。它不是一小段而是从村中向东南西北方向的广东蕉岭、永定峰市、上杭、中都、稔田延伸,长的有十几公里。原来南蛇渡是汀江航运的中站,从汀州到潮汕往返必在此停歇,也是汀江下游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流传“日航千艘,夜停八百”盛况。豪康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物流人流中心。

三、石梅山峰秀汀杭,南蛇滩迷不知数。

人杰地灵必有景,山川秀美定有仙。村中盛传八景。钻天岩里探幽境、鸡子石上下盘棋、一字案前展书牍、石梅峰顶观虎斗、下仙坝里听梵音、湍潭渔歌声晚唱、西坑寨上婴坐栏、雷鸣桥上看风云。

石梅峰雄峙村之东方,虎踞汀江之侧,西临龙湖碧水,仰望王树山峰,东视庐(丰)蓝(溪)稔(田)一马平川,北极双髻山依稀弄影。山峰象笔架,中峰顶端有近百平方的平台,侧峰驼状式依次排列,煞是奇峰异秀。峰侧下面是高山牧场,萋萋芳草,风吹草低显牛羊。峰的东南是楮树坪,古木参天,峻岭环抱中有几百平米的天然寨坪。1944年秋,刘永生、魏金水、陈仲平以及受越共中央派来观摩游击战的越南籍将军李碧山等约60人在这儿成立闽西南第一支抗日武装组织——王涛支队,并设司令部于此。李碧山倡议为纪念牺牲的原闽西特委书记王涛而取名,因发现此地时值七月,为便于隐蔽又称为“七一公园”。富有革命浪漫精神的将士们用山歌赞美:“七一公园”好地方,冬季温暖夏天凉。煮饭还有自来水,中间又有大操场。村中元文、发昌、薛强、桂文、鼎年、和年等是第一批战士。奇袭稔田天后宫、打击松源高陂银行等战斗均在此运筹帷幄,出奇制胜。支队到1949年已发展为一万多人的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

在这松涛呼啸的荒野中,走出了将军、省长、哲学家、国际主义战士以及解放战争中横扫潮汕等四十多县市的游击勇土。

村口往南一百米是两山交汇的小姑凹。这儿与村中“小桥流水”景象相比却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汀江至此突然转个弯朝着广东方向逶迤而去。站在凹口,似练如带汀江有如三峡般雄姿一览无余。

登上凹的西侧山头,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在明清朝代交替中,为迎战匪寇,村中男女老少曾在山上筑寨固守,矢不屈贼,赢得胜利。被誉为“能取豪强,全获安康”,故将“河坑”改为“豪康”。

走下二百多个石板台阶是汀江著名的险滩——小姑滩。滩窄且长,浊浪排空,涛声怒号。在滩的东岸下仙坝建有体泉宫(1973年洪水冲毁)。当年准备登滩艄公或顺利下滩的商贾都要在这祈祷平安。宫旁台阶往上120级建有“腋风亭”。坐在亭中,微风中夹杂着涛声梵声艄公号声,声声入耳,沁人心脾;凭阑极目,远山含碧,近树扶疏,天际汀江,轻纱一带。传说中,一商贾被苍劲有力又显妩媚的“腋风亭”三字看得入迷以致晕倒在地。

村口盘踞溪两岸的二棵古榕树,相传近六百年。树身相对,树枝互偎。公树母树分别在冬天和春天落叶换枝,轮流生植,常年绿荫如盖。榕树掩映的“双榕亭”建在石拱桥上,卧波戏榕,相得益彰。“桂文亭”、“豪康战斗亭”陪衬左右,仿佛苏州园林。

百年古榕

村口往西有座神奇的南蛇滩,相传滩中南蛇作乱,至今为千古之迷。滩中暗礁巨石形似南蛇,在风平浪静,晴空艳照中,突然滩中浪柱冲天,大片水花向上游飞奔,激浪击石,涛声轰呜。此现象每十年中有一二。为了镇妖,渡口建有“天后宫”、“夫人宫”、“龙文馆”。今日棉电建设,已将昨日的天然仙景一波卧平。

群山苍苍,龙湖汤汤。石梅壮美,昂昂兮立青云之志;汀水秀润,泱泱兮养天地之气。

四、深宅大院毓人文,村中代有人才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枕溪人家中,散落着不少古建筑。规模较大的有8座,其中以县级文保单位“述德堂”最为突出。它建筑于清朝,占地2600平方米。以其官厅大气堂皇著称,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其它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互为对称。以厅堂为中心,规划院落;再以院落为中心进行房屋整体的组合。廊道贯通全屋。厅中精美的木雕拱轩嵌镶其中。一幅幅壁画淋琅满目。天井、回廊、厢房的设计也是错落有致,石雕漏窗、门罩门额更是精雕细琢。其外还有“近仁楼”、“宝砚庐”、“中孚堂”、“仁寿楼”、“宜尔楼”、“瑞占星聚”“洪昌楼”等等。每座堂屋都有亮丽匾额门牌和堂联,如述德堂“述经论道承古训,德业修心毓人文”。近仁楼“近水楼台邀月上,仁山重叠看云行”,处处显尽“儒家风范”。同时,村中建有宗祠不下十座。“顷公宗祠”仍保存完好。每个宗祠的大门口必有水塘。塘边雕栏石砌,亭台水榭,石槽旗杆无不彰显出当年的匠心独运和祭祀盛况。

县级文物单位-述德堂

近仁楼横屋

薛氏顷公宗祠

塘坪上是文化活动的中心。昔日依山临坪建有古戏台。每年七月半是一年中的大节,外戚亲朋齐聚,美酒佳肴相邀。村中木偶戏班、十番音乐班轮翻上演,昼夜不停。

塘坪上拱桥

钟灵毓秀地,山川资俊彦。村中自古就有重教传文风俗。在南蛇渡设立“龙文会馆”,民国时期稼塘先生广邀邑内文人雅士,临江书怀,留下不少诗文画作。在村中设立“敦睦学堂”。条条青石板,片片黛瓦中孕肓出进士、举人、秀才,直至现在的北大清华高材生。近代的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村中志士勇往直前,涌现出杨灏、先维、和年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可歌可泣。

2016年12月24日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