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婚姻悲剧,竟被妻子狠心抛弃,后却与孔子一起被供奉

2017-02-26 01:02

自古而今,名人生活总是受人关注,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千古一圣,自然也不例外,说起来孔圣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尤其中年之后,妻子竟然离他而去。

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先娶鲁国人施氏之女为妻,生下九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个妾,生下儿子叫孟皮,但孟皮身有残疾,无法继嗣。因此,晚年的叔梁纥又娶了年轻的颜征在为妻,生下了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十七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十九岁那年,他步入婚姻殿堂,娶妻亓官氏,宋国人。次年生下一子,当时国君鲁昭公送来鲤鱼表示祝贺,于是孔子给儿子起名叫孔鲤,字伯鱼。

可惜的是,亓官氏并非孔子真正的知己。当初他为何嫁给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无依无靠的孔子,后人无从得知。也许看好孔子前途吧!然而,孔子走仕途并不顺利,亓官氏跟随孔子东奔西走,吃了许多苦,后来竟弃他而去。当然也有人说,是孔子休妻。

对于亓官氏的离开,孔子是否无动于衷,毫不在乎?事实恰恰相反。

《礼记》中则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意思就是说,孔鲤在母亲逝世一周年时穿着孝服哀哀哭泣。当孔子听说后,说了一句:哼,太过分了。孔鲤听后,便脱去丧服不再哭泣。由此可见,孔子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亓官氏是否真的嫌贫爱富,抛弃孔子的?

在笔者看来,应该不是,用今天的话来说,应该是没有共同话题。大家都知道。开官氏是个农妇,孔子“三十而立”以前混得也不如意,“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当时两人地位差不多。

然而,孔子后来成了先生,深得学生的爱戴,还参与到政治中去,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最最关键的是,孔子成了一个很有头脑的人,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可是他老婆开官氏还在原地踏步,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感情随之而淡。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书,尽管没有他婚姻生活,然而,从“食不语,寝不言”六个字不难猜出,原本无话不说的夫妻俩,竟然无话可谈。这说明了什么?没有共同语言。当然了,这六个字后来成为儒家之礼。

此外,两人生活方式也开始有所变化。书中记载:失饪,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如此等等。也就是说,孔子规矩变多了,饭菜烹调得不好,不吃;没有合口的调味酱料,不吃;从市集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规矩,不吃;坐席摆得不端正,不吃。

我们不难想象,孔子和亓官氏原本穷苦出身,以前自是不会如此讲究,突然孔子变化如此之大,亓官氏估计也一时无法适应,心中难免有火。

事实上,孔子在这方面如此讲究,甚至牵扯到婚姻事情,并非无迹可寻。这在孔子的学生曾参身上找到了类似的版本。曾参学孔子为楷模,以“藜蒸不熟”)的理由“出妻”。

有人问,这犯了“七出”之规吗?曾参回答:“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大概觉得这点理由有点勉强,又说:“绝交令可友,弃妻令可嫁也。蒸不熟而已,何问其故乎?”问理由干嘛,想要“出”那就“出”了呗,何况妻被“出”后,她还可以嫁人呢!

这种理由和观念可谓令人惊讶,一般人恐怕真受不了。

历史古籍中,有关亓官氏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公元1529年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

既然孔子是圣人,而且有后代,亓官氏是无法别忽略的,后来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后重修时已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置供桌。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精彩图片
© 2016 粉丝服务 http://www.fensifuwu.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